我身體健康,為什麼也要檢測C型肝炎?

插圖檔 ID:1000769314

大部分的人都認識B肝,也清楚自己是否施打過B肝疫苗,但如果問大家「你有沒有檢查過自己是否有C肝?」許多人的答案都是否定的,而有關於C肝怎麼傳染,會有什麼危害,更是一問三不知。

什麼是肝炎?

任何原因引起肝臟發炎,造成肝細胞的破壞,都稱為「肝炎」。外來物質或病毒侵入人體時,我們的免疫系統會發動炎性細胞浸潤到組織內放出免疫物質,以對抗外來物,稱為「炎性反應」,也就是所謂的「發炎」。這種反應若發生在肝臟,就是「肝炎」。

國人一般對於B肝較為熟悉,B肝目前無法治癒,但可以透過藥物控制。且透過新生兒全面預防注射B型肝炎疫苗,已成功讓30歲以下年輕族群的B肝帶原率從15-20%降到1%以下;繼之而起的是C型肝炎感染,這是一種RNA病毒感染,未來將成為台灣肝病最大威脅。

C肝傳染途徑 共用牙刷比性行為的風險還高

C肝感染途徑,主要透過血液與體液傳染,因此開刀、輸血、共用針頭、看牙、針灸、穿耳洞、性行為、民俗療法及刺青、紋眉等,只要有傷口、器械消毒不完全,接觸到被污染的血液製品,就可能感染到C型肝炎

台大醫院教授高嘉宏曾做過一項研究,對象是夫妻有一人C肝患者,經7年長期追蹤,每年配偶感染C肝的機率約為0.2%,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共用牙刷」,而非一般人認為的經由性行為感染。這也顯示,固定性伴侶且安全性行為,C肝感染機會相當小。此研究也發現,只要避免感染途徑,不會透過日常互動傳播,如握手、接吻、共食、共享飲料、咳嗽或打噴嚏。

為什麼要關心自己有沒有C肝?

許多人雖然已經是C肝病友,但是因為肝是沈默的器官,日常生活中,並不會感受到C肝帶給身體的不適,因此許多人會忽略C肝的危害。

誠然,其實「肝炎」本身並沒有那麼危險,它之所以可怕,在於它可能會導致兩件事情:

  1. 引發猛爆性肝炎-無論哪一種肝炎,都有可能轉變成猛爆性肝炎,雖然機率不大,不過一旦變成猛爆性肝炎,死亡率高達80%左右。
  2. 肝硬化及肝癌長期的慢性肝炎有可能演變成肝硬化,肝硬化的人每年約有5%會演變成肝癌。而肝硬化如果控制不當,也會有致命的危險。

國泰健康管理中心預防醫學部長陳皇光就表示,肝癌患者都是B、C肝帶原者,所以檢查B、C肝的帶原指數比肝功能還要重要,基本上如果沒有B、C肝帶原,就不用太擔心肝癌的問題。

揪出C肝仰賴抽血,不能單信肝功能

是否感染C型肝炎無法透過外觀或症狀,也不能光從肝功能異常與否評斷,必須經過抽血檢驗,透過血清標記顯示的抗體有無,跟病毒量(HCV RNA)的存在,來鑑別診斷是否罹患C型肝炎。HCV RNA是檢確認血液中是否有C型肝炎病毒。若是陽性,表示血液中有病毒存在,通常是在是否需要治療時會做此檢查。

不少民眾以為肝功能指數正常,就沒有問題。這是錯誤觀念,肝功能指數正常,只表示「當下」肝臟沒有發炎,不代表過去沒有發炎。假如過去的發炎已經現纖維化,從這一次的抽血是無法判斷出來。

若是民眾想要進一步檢查,可以考慮自費篩檢,或是符合成人健檢資格者,肝炎的檢測也包含在健檢項目中。

這些人是高風險群

目前,C肝已經有治癒率高達97%的全口服新藥,且副作用極低。健保已給付6款全口服新藥,包含5款針對特定基因型藥物、與一款泛基因型藥物。6款藥物涵蓋台灣6種基因型別,療程介於8~24週。民眾一生有一次接受健保以全口服新藥治療C肝機會,鼓勵國內C肝感染者早治早好。

延伸閱讀:

肝癌5年存活率低於3成 林錫銘教授提出「防範223口訣」

21萬C肝病人有福了 明元月起健保放寬所有病人皆可用口服藥

健檢檢測肝炎不用再切片了 肝纖維化掃描儀無痛找出疾病!

父母肝癌子女捐肝 中研院院士:帶父母做健檢即可避免悲劇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