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孩子運動習慣 可以讓學習力大增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所21日公布一份「2018年兒童運動現況調查報告」顯示了台灣兒童在運動方面有3大問題,第一個問題「運動量不足」就是有近半數(49.7%)的兒童沒有每週運動的習慣 ; 其次是「運動強度不足」,兒童最常做的運動就是在公園玩、腳踏車、散步,多屬於輕度運動 ; 最後就是「家長也沒有運動習慣」,報告中顯示父母每週有一次運動以上的,有近7成(67.3%)的孩子會喜歡運動。

兒福聯盟執行長陳麗如表示,學齡期的兒童,包括學齡前期的孩子原本就處於有用不完體力的階段,但是經過調查卻發現,台灣兒童在日常生活中卻是不愛動、動也動不多,長期下來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響。

美國國家運動指南建議兒少每天至少運動60分鐘

在記者會上,也邀請了兩隊母女親子檔來分享他們的親子運動狀況,首先是第一組的母女檔,是現在常見的雙薪家庭,通常只有週末假日才有時間帶孩子出門活動,可愛的柚子表示她很喜歡踢球,常會跟著弟弟一起,媽媽表示假日帶橘子和弟弟出去公園玩的時候,對那邊的環境感到危險,像是會有附近有人在抽煙、遊樂設施太老舊等問題,就需要家長們一直在旁盯著。

(照片提供:兒福聯盟)

第二組是從小就培養孩子有運動習慣的母女檔,詠嘉是位校隊選手,平時的運動時間高達3小時,以跑步、跳舞的高度運動為主要進行的項目,她表示她喜歡運動,也覺得運動讓她的身體比較好、也比較開心。同時在現場也與媽媽一起示範了在家就可以進行的親子運動,因為媽媽分享,她們在家中會做「肢體前彎」等的瑜珈動作(如圖示),在一起運動的過程中也會一起聊天,也就一起增進了彼此之間的感情了。

運動會比較開心?更可以提升學習專注力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教授洪聰敏表示,「運動會幫助孩子感到快樂、成功的好處」,所以運動不只是可以讓身體健康、對抗憂鬱躁鬱等負面情緒、可以增進社交關係喔,還是可以幫助孩子有正向情緒,並且讓孩子成長後能夠更容易成功。

洪聰敏教授建議,提升孩子學習力的最佳方式,就是在學習前,先讓孩子有15分鐘的中度運動,可以專注力維持在90分鐘到2個小時,而跳繩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前運動,跳個15分鐘後去沖澡,喝口水休息一下,就可以進入90分鐘的學習時間,按照這樣的循環做兩次,加起來一天共有3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也就足夠了。

兒盟提FIT運動守則 從小培養孩子運動習慣

  • Fun 快樂有趣:依兒童年齡與興趣選擇適合運動

針對學齡前兒童,家長可透過模仿與角色扮演等活動設計,讓孩子練習基本運動技能,從日常生活中享受運動樂趣。針對學齡兒童,家長安排運動時,須考量孩子的興趣與選擇,充分討論與溝通,讓運動不需要強迫。

  • Interaction 親子互動:從運動中,觀察孩子發展並給予相關知識及心理支持

每週至少1次與孩子一起運動,在過程中觀察其身體及體能發展,並提供運動所需的技巧或自我保護等知識,且適時針對孩子的進步給予鼓勵。

  • Time 規律運動:每天活動至少60分鐘,可分次完成

學齡前兒童每日至少應有180分鐘的活動量,包含輕度及微動態活動和動態遊戲。學齡兒童則建議每日至少有60分鐘的中度至強度運動,並視個別發展情況培養運動興趣及參與團隊運動及比賽。

所以兒福聯盟也將在4/4(三)兒童節,舉辦親子動FUN園遊會,邀請父母帶著孩子能夠前往國父紀念館一起來活動筋骨,在當天小朋友們除了可以和爸爸媽媽一起闖關、運動、看表演外;此活動中的盈餘將會捐助弱勢兒少脫困基金,讓小朋友一起響應公益,活動詳情可上兒福聯盟網站( https://www.children.org.tw/)查看。

 

文/彭幸茹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