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類吃錯藥─嚴重藥物過敏死亡率三到四成,長庚現在有治療新法了

一位徐姓汽車維修師傅因為腳部神經痛到桃園診所看骨科,在服用醫生開的藥之後不見好轉,陸續再更換幾家醫院,結果愈來愈糟,出現喉嚨痛發燒的症狀,最後驗了白血球才發現爆到一萬兩千多,全身出現30%的破皮,無法吞嚥進食,趕緊求診長庚醫院,被診斷出是藥物過敏,施打醫院研究原先用於治療乾癬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物製劑,才救回一命。

全台一年有皮膚物過敏重症2、300例

台灣平均每年有數千個輕微藥物過敏的病例,例如起疹子,而嚴重的皮膚藥物過敏反應的病患則有200到300人之多。重症者通常會在服藥1到2週後陸續出現過敏症狀,例如「史帝文生─生症候群」(SJS)和毒性表皮溶解症(TEN),出現全身皮膚流血潰爛,引發全身性免疫反應,甚至呈現敗血症,最嚴重更會造成死亡,死亡率高達三到四成。

注意四大類導致過敏反應的藥物

林口長庚醫院藥物過敏中心主任鐘文宏指出,會導致藥物過敏的常見藥物有經神科與神經科藥物,降尿酸藥物,抗生素與消炎止痛藥等四大類,而會對特定藥物產過敏症狀是與人體基因有關,一般民眾如果不確定自己有無對藥物過敏,可以到大醫院設立的藥物過敏中心進行檢測。

過去對於嚴重的皮膚用藥過敏反應病患的治療,最常使用全身性類固醇,或是使用價格昂貴的免疫球蛋白,但這些治療方式的效果並不顯著,特別是病人如果還有別的併發症如高血糖,消化性潰瘍,高血壓等情況,都會在使用類固醇治療時讓病人的併發症惡化。

而長庚醫院與中研究的研究團隊找出SJS與TEN造成皮膚死亡的致命蛋白─顆粒溶解素,並發現「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anti TNF-α)具有治療SJS與TEN的功效。

生物製劑可降低皮膚過敏重症死亡率一半

鐘文宏指出,相較於傳統的全身性類固醇,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顯著降低SJS與TEN的死亡率達到一半,同時也可以縮短皮膚癒合期5天,並可大幅降低胃腸道出血的嚴重副作用產生率達到1/7。(抗腫瘤壞死因子生物製劑2.6%,類固醇18.2%)。

這項研究發現從2009年到現在,已經成功治癒了4、50位重症病患,更可以有效地讓皮膚嚴重受損壞死的病人癒合皮膚,減低併發症與死亡率。而這項研究成果已在今年3月刊登於國際知名的《臨床研究期刊》。

 

文/陳亦云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