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入境台灣全面檢測 2 次、檢疫 5 天,漏掉個案幾乎是零

國際上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而隨著台灣境外移入個案增加,也陸續發現社區中可能有零星的無症狀、或是輕症的感染者,很可能就是「沒有篩檢出來的境外移入個案」,在進入台灣之後,跟其他人接觸而出現的感染者。

但如果要完全防範感染者,就要完全封鎖邊境,這樣可能會造成經濟上、外交的問題,所以指揮中心在 6 月 23 日也啟動自「中低風險」、「低風險」來台的旅客,可以分別選擇檢疫 7 天、5 天後進行篩檢,陰性就可以提早出關。

不過這樣的模式是不是真的可以防疫?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則表示,台大公衛在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入境台灣的旅客,在入境時篩檢 1 次、檢疫 5 天後再檢測 1 次,漏掉的個案幾乎是零」,所以不只是中低風險、低風險的國家可以這樣做,對於整體邊境的政策也可以這樣進行調整,減少檢疫旅館需要的準備,也能為未來開放邊境做確認。

入境台灣全面檢測 2 次、檢疫 5 天,這個方式怎麼來的?

陳秀熙說,現在疫情已經走到了一個新的階段,接下來應該要採取「科學防疫」的方式,也就是用證據來決定防疫的措施,「所以我們必須去看居家檢疫 14 天的天數是否恰當,我們之前一直講 14 天,但現在更多新的證據出來,發現 14 天並不是最好的,反而因為大部分的感染者都會在入境後 5 天內出現症狀,所以用檢測配合檢疫 5 天,得到的效果最大。」

根據台灣的入境篩檢後的個案統計,如果完全沒有做檢測,在 5 天之後會抓出 82% 的個案,但如果入境時有 95% 的人進行檢測,可以抓到 99% 的個案;90% 的人進行檢測可以抓到 98% 的個案,80% 的人進行檢測,可以抓出 96% 的個案。

意思就是說,當所有的人都在入境時篩檢,可以抓出 99% 的個案,剩下的 1% 可以在檢疫結束時,再用一次的「篩檢」來作為捕網;因為在症狀出現前幾天其實就能檢測到病毒,所以入境時全面篩檢,無論症狀是不是已經出現,都可以抓出最多的人,而完全無症狀的感染者本來病毒量比較少、需要比較多時間發酵,針對這些人在檢疫結束時進行篩檢,就可以補上漏洞。

以台灣對菲律賓的政策為例,陳秀熙分析,7/28~8/8 從菲律賓來台的人,在入境第 6.5 天內,有一半會出現症狀,而在機場第一關篩檢,無論有沒有症狀,就已經篩出 71% 的個案,而經過居家檢疫之後,針對有症狀的人進行採檢,又能抓出剩下的個案;但如果再補上「檢疫結束後採檢」,就能連無症狀的感染者都抓出來,是最全面的。

但如果沒有入境時篩檢、或是居家檢疫結束後沒有進行採檢,當檢疫時間結束,這些無症狀傳染者就會到社區中,形成無形中的感染源。台大公衛以模型推算,在啟動菲律賓的全面入境篩檢之前的 6 月時,應該已經有 2 名無症狀感染者進入台灣,這些人很可能就會造成台灣有社區傳播的隱形未爆彈。

「以台灣的狀況來說,50 位以下的無症狀感染者還不會有社區大爆發,但累積到 100~200 位左右,就會像其他國家一樣開始有第二波。」陳秀熙說,像是近期又升溫的日本、香港、越南、澳洲等,都是安全了一段時間之後突然大爆發。

所以隨著境外移入的疫情升高,台大公衛建議除了菲律賓之外,也要考慮針對其他國家入境台灣的人,啟動「邊境全面篩檢」,但縮短居家檢疫時間、擴充檢疫旅館能量的可能性。

文、圖/盧映慈

延伸閱讀

後疫情時代要不要普篩?公衛學者支持的理由跟你想的不一樣!

彰化萬人抗體篩檢初步結果出爐!台大公衛:確實有多名抗體陽性者

醫生為什麼不幫我做篩檢呢?一次看懂肺炎、流感快篩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