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道的肝病三部曲!

iStock-892847402

陳先生小時候曾感染過肝炎,當時出現了疲倦、眼睛黃的情況,去檢查發現肝指數高,發現得了急性肝炎。後來痊癒後就以為自己有了抗體,沒想到50歲的他最近不名原因咳嗽、胸悶,檢查後發現竟已罹患肝癌第4期…..

很多人小時候所得的肝炎是飲食傳染的急性A型肝炎。但可能後來又罹患急性B型或C型肝炎,或慢性肝炎急性發作,就醫後發炎反應過了,肝炎指數、膽紅素雖然恢復正常,但病毒卻一直潛伏在肝臟內,結果引起慢性發炎,再變成肝硬化或肝癌

台灣最常見的B型和C型肝炎

台灣B型肝炎的人口比例是世界冠軍,平均5~6位成年人中,就有一個是B肝帶原者。除了B肝外,就是C型肝炎者,約有30萬人左右。兩者相加起來,大約有300萬人左右,比例非常之高。也因此,中央健康保險局自2003年10月起開始推動「全民健康保險B、C型肝炎治療試辦計畫」,對於符合治療條件者提供抗病毒藥物及干擾素治療,希望能夠減少中高年齡慢性肝炎患者罹患肝硬化、肝癌之風險。

肝硬化

肝臟有強烈的再生能力,若切除1/4,半年內仍能恢復至相同體積。但是假如肝臟因 B 型肝炎或 C 型肝炎,或是酒喝太多了,或是藥物中毒而嚴重壞死,超過肝細胞的修復能力,就會用纖維組織來修復,因而結疤、萎縮 ( fiBrosis,纖維化 ),肝小葉構造會變硬形成肝硬化,就像正常的皮膚受傷後有疤痕,肝硬化後表面會變得粗糙,會硬如石頭。而另外有一小部分的肝硬化,是屬於遺傳性非常少見。

肝硬化是一種慢性、嚴重地、無法復原的肝臟功能損害,若沒有控制好會造成其他併發症的產生,例如:門脈高壓、腹水、食道靜脈曲張、脾腫大、腸胃道出血、黃疸、肝性腦病變(肝昏迷)、肝腎症候群等,嚴重者甚至會導致死亡。

肝癌

肝一但形成肝硬化,就有很多後遺症,第一個後遺症就是長肝癌,硬化的肝每年會有5%左右形成肝癌;而慢性病毒性 B 型肝炎患者則可以在出現肝硬化前,即有肝癌生成。

根據研究,肝癌從1公分長到3公分最短只要4~6個月的時間,而1公分長到10公分最短的時間只需10個月,因此,建議B、C肝的病人,需每4-6個月就定期作一次完整的肝臟檢查,包括抽血驗肝指數、甲種胎兒蛋白,以及找肝膽腸胃科醫師做腹部超音波檢查。一旦發現罹患肝癌,就必須立即處理。如果有定期追蹤,通常發現的肝癌腫瘤大多在3公分以下,此時治療方法就很多,也較易根治。

黃聖筑/文 何宜庭/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