潰瘍性結腸炎嚴重需裝人工肛門!中醫3關鍵用食補養好腸胃

近期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請辭的新聞令各界譁然,也令許多人疑惑潰瘍性結膜炎究竟是怎樣一個疾病,會使得這位政治家選擇在任期結束前就先請辭養病。

事實上,潰瘍性結腸炎是一種慢性的腸道疾病,主要是結腸及直腸的黏膜層發生連續性的病變,臨床表現多為腹痛、多次腹瀉和伴隨粘液的血便為主,體重也可能會隨之減輕,若放置不管,可能會因為不斷地出血導致貧血,腸道若嚴重受到破壞的話還可能發生腸穿孔的情況。

雖然病因至今尚未明瞭,但現階段的研究認為,潰瘍性結腸炎很可能與遺傳、飲食、壓力、腸道菌失衡以及自體免疫反應有關。

治療方向主要以減少發炎為主,若無效則可能會再加入免疫調節劑或是口服類固醇。然而這個疾病不僅不好治療,治療過後很容易會復發,長期的慢性發炎還可能使得日後罹患大腸癌的機率提升。

「壓力」也是病症加重原因!中醫可改善復發問題

翰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指出,一般民眾在上廁所時,如果發現糞便帶有黏液、分泌物,或是顏色似乎帶著暗沈的血色,這可能是潰瘍出血一段時間後的痕跡。如果民眾常常拉肚子、上廁所沒辦法上乾淨,但又不是痔瘡,就建議應積極就醫,尋求專業醫師協助診斷,可能是潰瘍性結腸炎。

中醫將潰瘍性結腸炎的症狀歸為「腸澼」、「久痢」及「便血」的範疇,屬於一種本虛標實的疾病,由於脾氣的虧虛,使得腸道容易遭受濕熱毒邪所侵襲,久而久之還會有氣滯瘀血產生。人如果時常處於高壓的環境,也會加重病症。

周宗翰介紹,許多病人的問題是病情反覆不見好,中醫剛好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一般的治療會先以清腸解毒為主,邪氣去除大半後便改以健脾補腎為重,這也是中醫的強項,如此才能真正阻斷日後病情的纏綿。」後期當病人腹瀉稍緩,但面色無華、手足發冷、不想進食時,補益脾腎則會給予溫脾湯、真人養臟湯酌加肉豆蔻、砂仁等藥物。

飲食 3 大原則,吃出好腸胃

周宗翰指出,處於慢性期的潰瘍性結腸炎病人飲食要特別注意,選擇的大方向為均衡、清淡、好消化,並且不碰辛辣刺激的食物及菸酒。另外,還有 3 大原則要遵守,才能夠調理腸胃。

  1. 乳製品及高油脂食物,可能造成腹瀉加重或脹氣的不適感,最好避免食用。
  2. 若要進食高纖維的蔬菜,建議可選取較嫩的部位,蒸煮過後再進食,以減輕消化負擔。
  3. 宜少量多餐,儘量減少腸道負擔。

在發病期間,腹瀉嚴重者可發生脫水和鈉、鉀、氯離子的大量流失,建議應及時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生活作息要正常,避免熬夜,遠離高壓環境,保持心情的平靜愉快。

「耆芩山藥小米粥」可做調養食物

周宗翰推薦一款「耆芩山藥小米粥」供潰瘍性結腸炎的民眾做為調養期的日常保健參考。

兩人份材料:黃耆30g,黃芩5g、削皮山藥適量切塊、小米100g

做法:

  1. 將小米淘洗後浸泡半小時
  2. 將黃耆和黃芩洗淨後,放入適當清水蓋過藥材2公分左右,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續煮15分鐘,將藥渣濾出取汁。
  3. 將1000c.c.的水放入鍋中,煮沸後再加入小米與山藥,轉成小火煮半小時以上,直至煮開煮透。

功效:黃耆能夠補脾益氣,可升提陽氣,而山藥除了補脾益腎的作用,還有收澀止瀉之效。小米則是能夠補脾益胃,並有安神鎮靜之功,可緩解腹瀉的頻率。搭配少量黃芩,能稍微清利大腸濕熱,減輕腸道發炎。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便便帶鮮血不一定是痔瘡 潰瘍性直腸炎讓你不斷跑廁所

大腸息肉95%變成癌!中醫推薦這樣吃避免息肉再生

用糞便來治病!親屬大便灌入腸道 讓壞菌死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