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最怕跌倒!3大高危族群每天「踮腳尖」,馬上降低跌倒風險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跌倒在老年人是重要的健康議題,不僅造成老年人的身體傷害、住院甚至死亡,也帶給醫療體系及家庭龐大的照護負擔。更有統計指出,跌倒骨折後,跌倒後的死亡風險增加。

台大醫院物理治療師陳昭瑩指出,老年人跌倒是造成骨折的重要元凶,尤其統計顯示, 65 歲以上民眾,每年跌倒的發生率大約是 30 至 40 % ,其中約有 5 至 10 % 會導致較嚴重的傷害,包括骨折、頭部創傷及嚴重撕裂傷等;逾 80 歲人口,每年跌倒率更高達50%。

統計還指出,如果老人跌倒導致髖骨骨折,一年內有 20 % 會死亡、 30 % 永久殘疾、 40 % 不能獨立行走、 80 % 不能完成至少一項日常活動,比如買菜、做飯、洗澡等,可見跌倒對老年人造成的傷害之大。

跌倒不只因為生理因素,還包括心理健康問題

跌倒發生的原因相當複雜,包括內在因素及外在因素,例如老化造成的身體功能退化、急慢性疾病、藥物、及居家環境安全等,都和跌倒的發生有關。

女性、缺乏運動跌倒機會較高

就性別來說,年長女性跌倒的風險大約是男性的兩倍。這可能是因為年老女性留在家中以及做家事的時間比男性多,故在家中跌倒的風險較高。

另外,像是缺乏運動,或是過去就有跌倒經驗的人,也是高風險族群。

慢性疾病、視力退化也有關

而大部分的慢性病,包括心臟病中風高血壓糖尿病、關節炎、巴金森氏症、慢性呼吸性疾病及大小便失禁等,都是已知老人跌倒重要危險因子。

尤其是視力不良的問題,一旦看不清楚,平衡感以及對物體的辨識能力都會大幅降低。因此,眼睛疾病一定需要儘快治療,以免釀成跌倒的問題。

照片檔 ID:840513864

藥物、姿勢性低血壓以及失智憂鬱都是危險因子

研究發現,一些藥物可導致老人的跌傷風險增加:例如抗精神病藥物、胰島素、麻醉止痛藥、抗痙劑、抗憂鬱劑、抗精神病藥物、抗焦慮藥/鎮定劑。尤其使用多種藥物,可能增加副作用,例如平衡失控或暈眩等。

其他像是容易姿勢性低血壓的人,也可能在起身的過程中暈眩跌倒;有失智或憂鬱症狀的人,較會忽視環境中的危害而增加跌倒風險。

每天 30 下「踮腳尖」降低 16 % 跌倒機率

因為害怕再跌倒,臨床常見不少老人家,開始自我設限,少走少動,導致活動能力逐漸降低,反而嚴重影響生活品質,且造成平衡、姿勢控制與肌肉力量更差。

陳昭瑩強調,預防跌倒,除了排除家中可能造成跌倒的不良環境因素之外,老化因素造成的肌力與姿勢平衡能力,其實可以透過一些居家就做得到的簡易運動來強化。

陳昭瑩說,老人家只要在家墊墊腳尖,搭配高抬腿踏步,每次 10 下,每天 3 次,就可以達到訓練平衡感、下肢肌力的效果,實證顯示可以降低跌倒率達 16 % ,簡單運動不求人,唯一要注意的是,運動時最好扶著固定物避免危險。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跌倒是長輩第二事故死亡原因 你家老人有這4個高風險因素嗎?

肌少症讓人失能又失智!日本名醫:走路加一動作就能長肌肉

關節活動度受限是人體退化警訊!專家:長久下來就會變成肌少症、骨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