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故發燒、夜間盜汗?淋巴癌早期症狀 6 大警訊應注意、如何預防

根據衛生署統計,淋巴癌的發病日漸趨於年輕化,主要好發年齡為四十至五十歲,而且男性的罹患率也高於女性。淋巴癌原發於淋巴系統,而淋巴系統正是身體的重要防禦機制,主要的功能就是幫助身體抵抗病菌,讓我們免於外來微生物的侵害。因此,當淋巴癌發生時,淋巴系統就會遭受到破壞,等於人體的防禦功能漸漸失效。

淋巴癌早期症狀 這 6 大警訊應注意

早期的淋巴癌常常沒有症狀或是症狀不明顯,初期有淋巴結腫大、不明原因發熱、夜間盜汗、疲勞、體重下降、咳嗽等;若器官受到淋巴癌壓迫,則會出現消化性潰瘍或是腸胃機能障礙,如便血、腹痛、嘔吐等。

淋巴癌會使淋巴系統造成損害,人體的防禦功能會漸漸失效。

  • :突然無故發燒
  • :脖子、腋下或鼠蹊部長出隆起的腫塊,不會痛
  • :全身發癢
  • :夜間盜汗
  • :持續咳嗽、喘
  • :三個月內減輕體重 5 %以上、常覺得疲倦 淋巴癌會使淋巴系統造成損害,人體的防禦功能會漸漸失效。

摸到腫塊就要盡速就醫

淋巴癌雖然是從淋巴組織長出來的腫瘤,但症狀不一定是淋巴腺腫大,可能是在淋巴結外的淋巴組織生成,譬如胸腺、肝脾、腹腔、鼻咽等都有可能長出淋巴癌;也有可能是其他的癌症發生淋巴轉移,譬如乳癌肺癌、甲狀腺癌等,也會造成淋巴腺腫大。

治療療程為每三週至四週 1 次、每次 1 天到 2 天,總共進行 6 到 8 次療程,治療時程約 4~6 個月,病患可於門診接受治療,通常能被治癒者,必須要對藥物反應好、還要能度過治療期間的潛在副作用,因此年輕患者通常較年長患者的治療順利。

淋巴癌發生位置 決定期別

而淋巴癌的分期方式也很特別,是以發生的「位置」區分,不是以腫瘤大小來算。

  • 第一期:橫隔膜以上或以下只有一處位置發現腫瘤
  • 第二期:橫隔膜以上或以下,有 2 處腫瘤
  • 第三期:橫隔膜上或下都有侵犯
  • 第四期:已經影響器官、侵犯肝、肺、骨髓、骨頭等

淋巴癌治療期間應多休息

一般建議治療期間不要工作,因為身體會較為虛弱且容易感染。治療結束後,也應再休息 3~6 個月。要判斷治療是否有效,可以觀察臨床症狀是否消失、或透過理學檢查看腫瘤是否消失或變小;抽血檢驗腫瘤指標也是可以參考的依據。另外透過影像檢查,可直接觀察腫瘤是否變小,一般而言健保給付每 3 個月一次電腦斷層或正子攝影的檢查,因此有時醫師會藉由 X 光檢查或超音波檢查來做初步評估。 

要早期診斷淋巴癌,除了靠自己警覺 6 大警訊外,避免及治療 B、C 肝炎病毒和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也很重要。如果屬於胃部淋巴癌,可以先治療幽門螺旋桿菌,一旦沒有幽門螺旋桿菌刺激淋巴變性,部分淋巴癌就會治癒,不需接受化學治療。

淋巴該如何預防?應注意這些事項

  • 不菸不酒、不吃檳榔
  • 避免接觸化學物品
  • 規律作息不熬夜、規律運動
  • 多吃蔬果、少吃燒烤食物
  • 補充維生素,例如:維生素 A、維生素 B 群、維生素 C、維生素 E,可以降低淋巴癌的發病機率。不過雖然維生素對人體的好處多,但還是不建議濫用。

淋巴癌常見問題

1. 淋巴結腫大就是淋巴癌嗎?

淋巴結腫大不見得就是淋巴癌,確診必須經過切片。人體頸部、腋下、鼠蹊部都有淋巴結,通常有感染時,發炎部位附近的淋巴結會腫、痛,若出現不痛、較硬且多處的淋巴腫大就要小心。如果已經排除感染因素,超過 2 週淋巴結仍腫大,就要盡快就醫。尤其多顆、不同位置的淋巴腫,也是警訊。

2. 淋巴癌不一定長在淋巴上嗎?

是的,淋巴癌也可能長在胃部、腸道、腦部、口咽或鼻腔等,尤其長在消化道的比例較高。除了淋巴結腫大之外,淋巴癌在不同部位的侵犯可以有不同表現,如發生在胃腸道,可能會出現腸阻塞或腹瀉;出現在鼻咽及頭頸部則可能會有鼻塞、流鼻水或扁桃腺腫大。
在台灣,鼻腔的淋巴癌表現較為特殊,常合併鼻塞,發燒不退,通常與 EB 病毒感染有關;也有侵犯淋巴結以外的淋巴癌,不一定會出現淋巴結腫大,可能出現胸水、腹水或骨頭痛等症狀。

文/嘎丁、李祉函

延伸閱讀:
治療方式選擇多!「淋巴癌」最新治療資訊、用藥訊息,問 Line 就知道
隆乳物可能造成淋巴癌!食藥署提醒乳房腫脹疼痛快就醫
得了淋巴癌,你全身都成了癌細胞攻擊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