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台灣20%人口都是老年!劉伯恩呼籲:跨界+AI,長照才全面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根據國發會於2020年8月發表的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

台灣長照醫學會理事長劉伯恩指出,完整的長照服務,一定要有醫療專業做基礎。包括中西醫合作,跨團隊整合,還橫跨了藥物使用、日常照護等。台灣長照醫學會特別於今(25)日舉辦學術研討會,讓不同領域、不同專業的專家有機會互相切磋。

「長照的範圍包括了多元化的內涵,長照未來仍需要借助AI只會醫療的大力協助,特別是失智、失能的照護。」劉伯恩特別指出。

AI協助監控身體健康,避免過食影響健康

研討會中,邀請了英華達公司的團隊。團隊報告人藍峻彬指出,不少長輩面對肥胖造成的各種慢性疾病問題,其實造成肥胖主要兩個原因就是過度進食以及代謝緩慢。他表示,大腦大約在進食後的10~30分鐘,CCK膽囊收縮素才會提醒人體已經吃太跑,尤其肥胖者的CCK傳導更加緩慢,容易讓人吃太多。

現在英華達公司的團隊藉由腹壓的偵測,利用下視丘和胃部的檢查,有機會超前提醒進食的飽足感,是否已經到達了上限,進而避免因為過度進食而超量。另外,也可以用來做偵測失智者胃排空程度的量化依據。

劉伯恩也表示,醫界要跟電子業界跨界結合,才有機會用創新計畫,對現存的瓶頸,找出創新的解決方案。

醫師指出:7大疾病高齡者風險提高

馬偕醫院胃腸肝膽科資深主治醫師施壽全表示,許多疾病的發生與年紀有直接關係。他指出,食道疾病方面,包括食道癌、胃食道逆流疾病以及其他食道異常;另外,幽門桿菌感染、上胃腸道出血以及便秘、大腸癌等大腸疾病,都是高齡者常見的問題。

食道腸胃疾病大部分都不是急性發病,而是慢性累積。除了治療方式的提升,施壽全也強調,透過相關檢查,有助於將疾病於初期控制。

功能退化比疾病更可怕!醫呼籲口腔健康關乎失智

除了疾病問題,口腔健康也關乎失能速度。三軍總醫院牙科部主任李忠興指出,吞嚥能力如果不好,就會直接影響營養攝取,之後形成惡性循環,加速人體的老化。

他表示,功能退化比多種疾病更可怕。「沒有慢性病但是有多重疾病的人,生活品質甚至比生活可以自理的多重疾病患者還要糟糕。」

「『功能』是高齡者最佳整體健康指標,所有的老化最後均會導向一個共同表現,那就是衰弱症。」李忠興提出,衰弱被視為失能前期,如果在失能前期就做介入預防,是改善長者老年生活的重要關鍵。口腔方面,包括健康牙齒數量、唾液分泌情形以及肌肉吞嚥發聲力量,都是需要關注的指標。

肌少症跟三高問題一樣嚴重!直接造成活動功能喪失

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社區健康照護研究所特聘教授劉影梅表示,肌少症成為議題,主要是因為肌少症與其他老年病症候群相似,隨著老化,與運動相關四隻骨骼肌在質量發生進行性減少,以至於活動功能喪失的狀況。

仔細探討,常見的衰弱症指標,所代表的共同現象就是肌肉減少,這意味著衰弱症是老年病症候群的表現型,而肌少症則是特定器官型。另一方面,老年病症候群是由於許多危險因子多重因子多重交互作用下,所造成的複雜狀況,最終將導致衰弱及不良的預後。

社區攜手醫院展開「全人照護」

門諾醫院美崙總院院長吳鏘亮則就醫院管理的角度指出,因應台灣將邁入超高齡社會,政府正在積極推動醫療及相關長照政策,醫院應以全人照護為中心,提供周全醫療及長照連續型多元的服務。

他以門諾醫院為例,分享目前社區及長照醫院發展角色功能,指出從醫院角度,能夠將社區整合式橫向醫療連結,提升個案生活品質,降低醫療資源耗用。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

延伸閱讀:

口腔健康影響失能速度!醫:80歲以上,至少留住20顆能用的牙齒

常「嗆到」代表吞嚥肌肉退化了!40歲開始十招練吞嚥防失能

肩膀越不活動越沾黏!甩掉卡卡五十肩就靠5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