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口腔癌風險,除不吃檳榔還有一招!國衛院研究登上國際期刊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高,國家衛生研究院癌症研究所研究員楊奕馨與國民健康署今(2020)年7月於口腔腫瘤期刊《Oral Oncology》發表台灣檳榔嚼食盛行率有效下降的成果,指出台灣男性檳榔嚼食率自2007年17.2%以來至2018年為止已經降到7%以下,其中尤其是30-39歲的族群降幅最大,每年減少1.7%。

台灣檳榔嚼食的問題一直是口腔癌發生率高的主因,依據台灣最新的癌症統計資料顯示,男性口腔癌發生率排名第四,年齡標準化後,每十萬人有41.15人罹患;男性口腔癌症死亡率也是第四名,年齡標準化死亡率每十萬人有15.04人。因此,降低檳榔嚼食率、協助民眾「戒檳榔」一直是口腔癌防治的重點。

根據研究成果,台灣自2007年檳榔嚼食率開始下降後約二年,口腔癌標準化發生率開始趨緩,並且在2014年開始下降。其中,口腔癌防治工作,除了降低檳榔嚼食率之外,台灣是全世界唯一由政府規劃執行定期口腔癌篩檢的國家,口腔癌篩檢可以有效的早期發現口腔內的病變,進而早期治療。

口腔癌篩檢有效提升早期發現成效

依據楊研究員等在2019年2月發表的研究結果指出,唯有在篩檢時發現癌症前期變異才能有效達到癌症早期發現的成效;因此,口腔癌高危險群的民眾主動參與癌症篩檢,才是有效防治成功的關鍵。

台灣在檳榔防制上的各項策略,包括校園與社區檳榔健康危害的防制宣導、高嚼檳場域營造無檳榔環境、提供戒檳服務、癌症篩檢及跨部會合作等,可提供國際社會同樣關心檳榔問題的各國產官學者參考。透過彙整數據資料,發現高危險群,並持續追蹤癌症防治的指標,可以提供政府持續增進國民健康政策的參考。

參考資料:Public health measures to reduce areca nut and betel quid use for control of oral cancer in Taiwan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這8種癌症可以預防!」 和信院長黃達夫列舉防癌方式

向檳榔說不!不僅導致口腔癌 還讓所有癌症治療大打折扣

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全世界最高! 6 大症狀出現建議做 2 種篩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