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玩、網路成癮被列入精神疾病?9種現象,看看你是否上癮?

pexels

你知道電玩、網路成癮將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入精神疾病嗎?

世界衛生組織(WHO)草擬的「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修訂版(ICD-11)預計將「電玩失調症」(gaming disorder)納入「精神、行為與神經障礙」的條目中;而台灣12~18歲的青年中,約8%的人有電玩、網路成癮的行為,若WHO確定電玩失調症的話,台灣也將會跟進。

電玩失調症為何被判定為精神疾病?

在醫學上診斷是否屬於精神疾病上,最明顯的兩個指標;一個是當事人是否為此痛苦但無力控制,另一個則是當事人的社會功能是否產生了缺損。

「很多人玩網路遊戲後,變得冷漠、孤僻,甚至暴力對抗父母,無法上學或工作,給自己或他人帶來痛苦。這些表現符合這兩個指標要求。」這些網絡成癮者,就有患有精神疾病的可能。

WHO指出,「這種行為模式的嚴重性足以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領域的重大損害。該電玩行為可能是持續的、不定期的或週期性的」,相關行為模式必須持續至少1年才能被診斷為罹病,但若症狀嚴重,時間亦可縮短。

在2009年發表在「心理科學」的研究發現,美國電玩玩家的平均年齡為35歲的成年男子,其中8~18歲的年輕人中,約有8.5%的人呈現病態的現象,與台灣相仿。

電玩失調症的9種現象

在今年2008年新提出的ICD-11中,對「電玩失調症」作出了如下症狀描述:

1.對網絡及遊戲使用有強烈的衝動感或強烈的渴求症狀

2.不玩遊戲或上網時有易怒、焦慮和悲傷等戒斷症狀

3.為達到滿足感而不斷增加使用網絡的時間和投入的程度

4.對遊戲及上網行為的控制力減弱難以停止

5.提升遊戲行為的優先程度,干擾日常生活和其他正常興趣愛好

6.即使知道後果仍過度遊戲

7.向他人撒謊玩遊戲的時間和費用

8.用遊戲來迴避現實或緩解負性情緒

9.儘管出現負面情況,依舊繼續加大進行遊戲行為的力度,並導致個人、家庭、社會、教育、工作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重大損害。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