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腎正常卻腳水腫! 「骼靜脈壓迫」讓她胖18公斤

照片檔 ID:1060725422

74歲的劉奶奶雙腳偶而會浮腫,年輕時不以為意,直到年紀變大,開始腫脹到難以行走、得坐輪椅,才到處尋訪醫生,但檢查心臟、腎臟、肝臟都沒問題,吃利尿劑只是稍微改善,並沒有變好,後來才知道原來是少見的「骼靜脈壓迫」,使用血管支架後,現在簡直「健步如飛」。

心「血管」疾病重點是血管

「心血管疾病中,心臟問題很明顯,容易被認為很嚴重,卻忽略血管問題」,國泰醫院心血管中心介入性心血管科黃啟宏主任說,血管中,以前動脈出現栓塞問題,只能做非介入性的治療,沒效果只能截肢;靜脈比較沒彈性,問題更不容易發現,水腫也很難發現根本原因來治療,所以血管才更要時時關心。

同科的張嘉修醫師表示,有骼靜脈壓迫的靜脈,就像是「澆花的水管被人壓得扁扁的」,因為姿勢不良、久坐久站,或骨盆腔前傾等,導致鼠蹊部到肚臍位置的動脈「往後」壓迫到靜脈,靜脈後面又有脊椎,等於被「兩面夾擊」,靜脈血液無法順利回流,就造成下肢水腫

骼靜脈壓迫讓腳水腫到坐輪椅

劉奶奶感嘆,她在30歲左右就開始感覺腳會腫腫的不舒服,但有時腫、有時消,加上她爸爸也有這樣的情況,老一輩俗稱「墜腳氣」,認為是一種遺傳疾病,就沒有再去管;但隨著年紀越來越大,開始感覺重重的、難以行走,才開始找醫生,但「有醫生看到沒醫生」,都還是沒有效果。

劉奶奶的女兒沈小姐也補充說,當初腫、消之間的時間很短,所以家人就想說不用在意,但後來時間越拖越長,甚至腫到要坐輪椅、不能走路,才想說一定要看醫生。但吃利尿劑只有一開始有效,還是一直腫到整支腳油油亮亮,好不容易才找到張醫生,終於發現問題的原因來自「骼靜脈壓迫」。

劉奶奶也當場示範走路,速度跟20幾歲年輕人的步伐差不多,連沈小姐都跟不太上。她笑說,「以前75公斤,現在治好了變57公斤,腫都消了!足歡喜!(很高興)」

50歲以上女性要注意骼靜脈壓迫

張嘉修說,因為一般的雙腳水腫會認為是心臟、腎臟衰竭、或是肝臟硬化、靜脈栓塞等,單側則會認為是靜脈曲張,但「骼靜脈壓迫」剛開始會是單側、嚴重點會變雙側,加上發生機率不算太高,所以很容易誤診,不過對女性來說,發生機率約是20~30%,主要是骨盆腔的空間壓縮的問題。

「女性通常在年輕時就有輕微的症狀,但不自覺,隨著年紀變大、動脈血管變硬,壓迫更厲害,加上生完小孩之後骨盆腔會有前傾跟空間縮小的問題,所以50歲以上的女性特別要注意」,不過張嘉修也提醒,年輕男性喜歡運動,肌肉也會壓迫到骨盆腔,發生骼靜脈壓迫的機率大概15%左右。

血管超音波「精準醫療

張嘉修表示,通常發現骼靜脈壓迫,都是已經出現靜脈血栓,但只有5%的人會有血栓現象,對於沒有血栓的人,可以用靜脈攝影跟血管超音波儀檢查;「超音波是近年的技術,在線頭裝攝影機,可以進入血管確切看到內部問題,非常清晰、準確,也不容易搞錯發生問題的位置。」

至於骼靜脈壓迫的治療方法,張嘉修說,畢竟對血管治療都屬於「介入性」,如果不是特別嚴重,可以先用抬腳、或是穿減壓彈性襪,避免久坐、久站;另外,還可以用「血管支架」,像是氣球擴張、自膨式支架等,協助撐開血管,讓血管恢復通行功能。最後手段則是「動、靜脈分割手術」,取消壓迫源頭。

骼靜脈壓迫小科普

原因:骨盆腔前傾、骨盆腔縮小、久坐、久站、體重過重

好發族群:50歲以上女性/20~30歲肌肉多的男性/孕婦/

輕度症狀:女性月經血量變多/男性睪丸浮腫

中度症狀:單、雙腳水腫,通常左腳比右腳腫得更大/腳呈現黑色、流組織液

重度症狀:靜脈血栓/蜂窩性組織炎/肺栓塞(循環不好導致呼吸困難)/男性不孕

檢查:下肢靜脈攝影/血管內超音波

治療:抬腳/使用血管支架/分割手術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