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病毒感染後會有長期慢性問題?專家:不只新冠病毒、「流感」也會

隨著新冠肺炎疫苗在全球各地開打後,從感染率來看似乎漸漸看到成果,但專家們也另外發現值得隱憂的地方,有些康復患者的症狀可能持續超過數月,被稱作為「Long Covid」,顧名意思「新冠長期症狀」或是「慢性COVID綜合症狀」。

國內感染重症患者少!學者:台灣不需要擔心

根據國際研究表明,對Covid-19檢測呈陽性的人中,大約五分之一的人症狀持續了五週或更長時間,十分之一的人可以持續12週或更長時間。且出現的症狀多變,可能是頭痛、胸痛、氣喘、焦慮、失眠等,《CNN》指出有這樣通報的症狀超過百種。

對此,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解釋:「這樣的現象其實就是後遺症,在台灣其實不需要擔心,因為感染的人相對少,但在其他國家是因為死亡人數很多、重症人數也很多,重症會留下來的傷害當然會比較多。」

病毒感染都有可能長期後遺症影響

其實只要是病毒感染,後續都有可能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施信如舉例來說:「新冠病毒並非第一個病毒有類似的表現,像是有些人得流感以後,疲倦感後會持續到半年左右,腸病毒就更明顯,感染病童也有其實會有一些長久影響,小兒麻痺或是造成認知、學習上面低落。」

只是目前臨床上並沒有對此有明確的統計數字,但施信如坦言:「很多的病毒看他感染的情況,若感染到的是腦部,真的會有比較長期的影響,有一些人則是慢性病變明顯,但目前在臨床上還沒有很明確的數據。」

後遺症成潛在下個大流行?專家:不一樣

只是「慢性COVID綜合症狀」沒有特定治療方法,醫生只能憑患者主訴的症狀進行治療,尤其每一個人的症狀還有所不同,美國甚至出現第一間針對慢性COVID綜合症狀所開設的醫院,但意外的需求量很大,光預約的時間就長達一個月。

先前在中國武漢的一項研究發現,76Covid-19住院患者在染疫六個月後仍出現症狀。美國血管增生基金會(Angioogenesis Foundation)的創始人威廉·李(William Li)博士在接受《CNN》採訪提到:「這有可能是潛在的第二次大流行疾病,源於第一次的危機。」

醫療負擔可能變得更重!

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兼任副教授陳維鈞認為:「臨床上的後遺症跟流行沒有絕對關係,兩者關係不是那麼密切。後遺症就是一個對個人的影響,但是大流行會再傳染給別人。但我們知道當一個人感染到一定的期間內,不管他病得有多重,病毒最後都會消失,只是有些病毒會比較嚴重那就比較多後遺症,但很多人也沒有後遺症、沒有症狀。」

相較於造成「慢性COVID綜合症狀」的大流行,可能對於醫療資源上的負擔更值得憂心,陳維鈞說:「重症多有後遺症的人多,就醫的需求就會多,可能因此耗費較多的醫療資源。」

「加上大家都擔心病毒會大規模的傳播,就會把一些中症的,像是流感有些不是那麼嚴重可以在家休養,但現在都會把患者移到醫院觀察、隔離,確實對醫療資源是一個很大的負擔。」陳維鈞解釋道。

國內專家一致認為這樣的現象對於台灣的影響較不大,但確實都有可能造成醫療上極大負擔,只是確實影響程度、範圍有多大,至今也都沒有明確的報告。

施信如坦言:「COVID-19確實是一個滿可怕的疾病,即使患者身上驗不出病毒了,後續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且要觀察的時間很長。」在場防疫大戰可能在上半場慢慢控制傳播等問題,也許還有許多未知的難題需要專家們去一一解開、克服。

參考資料

Clinics are springing up around the country for what some call a potential second pandemic: Long Covid

Long-term effects of coronavirus (long COVID)

延伸閱讀

COVID-19/美國潛在第二大流行病正在各地興起!慢性COVID綜合症狀高達上百種

新冠後遺症/出院才是挑戰的開始!國內專家首次剖析康復者現況

染疫後的劫後餘生!新冠肺炎「後遺症」讓每口呼吸都錐心般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