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菸不只得肺癌!尼古丁讓胰臟癌風險增加一倍

istock 照片檔 ID:1078164832
  • 香菸在燃燒時會產生4000種以上的物質,其中最為人所知的就是尼古丁、焦油,其中尼古丁長期被視為一種致癌物質,但大多數人都以為尼古丁只會導致肺癌口腔癌、鼻咽癌等呼吸道疾病,卻忽略了消化道也會受到尼古丁刺激而產生癌變,胰臟癌就是常見的其中一種。

消化系統也受害

尼古丁又稱菸鹼,吸入身體後,會經由血液循環到全身,同時會讓血紅素攜氧能力下降,造成干擾氧氣運送到肌肉細胞,屬於全身性的「缺氧」。尤其在消化系統部分,尼古丁會妨礙胰臟等消化器官分泌消化酵素,消化不良後引起發炎、久而久之造成胰臟癌、十二指腸潰瘍等慢性病。

根據研究統計,抽菸者罹患胰臟癌的比例比一般人高出1倍,尤其在有家族病史的群族中,更達到了2倍之多,發病的時間也比一般人早許多。一般都認為糖尿病是導致胰臟癌的因素,但其實頂多算是併發症,尼古丁才是會直接影響的因素之一。

另外,抽菸時也會將菸吞入胃裡,直接刺激胃壁,所以有些人空腹抽菸會覺得肚子痛,就改成吃飽後抽菸,當作休息的方式,卻沒想到尼古丁會刺激胃酸分泌,同時破壞胃部中和酸性的能力,導致胃腸潰瘍更嚴重。

尼古丁的危害

尼古丁傳導速度比靜脈注射麻醉藥品快2倍、比酒精中毒快3倍,所以代謝速率也高,平均30~60分鐘就會讓人「想補充一根菸」,維持血液中尼古丁濃度,導致菸癮快速成長;傳導到大腦後,會讓神經放鬆,等於切斷神經與大腦間的警報系統,同時也會啟動大腦中的「獎賞路徑」,所以會有精神平靜、愉快的效果。

另外,有研究指出去甲基尼古丁可以減緩阿茲海默症,原因是尼古丁可以減少大腦中的蛋白質沈澱班,刺激神經元、避免萎縮,但後來發現,尼古丁的確會改變皮質層中不溶性的澱粉蛋白,但不會改變認知失調的可溶性澱粉蛋白,還同時會造成氧化壓力、損害細胞,反而可能有阿茲海默症。

而提出吸菸者在心血管疾病能有較好預後的「吸菸者悖論」,也在不同的年齡層研究中,有不同結果,同時也發現吸菸者的早期檢查較多,在一篇追蹤研究中,反而發現吸菸者對血管再狹窄的敏感度下降,所以求醫的人變少,造成預後好的假象。

尼古丁是一種有毒的生物鹼

其實尼古丁在茄科植物中,屬於一種天然的生物鹼,像是茄子、番茄、馬鈴薯、枸杞、曼陀羅等,都屬於茄科植物。但大家都知道,這些植物對人體有大小不一的毒性,有人吃茄子會過敏、有人吃馬鈴薯會嘔吐,曼陀羅更是當成麻醉藥使用,這些就是生物鹼的作用,尼古丁則是菸草中提煉的一種。

而一根香菸所含的尼古丁,又是這些植物的幾十、幾百倍,以茄子來說,平均要吃10公斤的茄子,才能得到跟一根香菸相同的尼古丁含量。如果認為吃茄科植物有毒,那就更不應該抽菸。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