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竇炎也會引發失明!鼻塞、頭痛加上「眼睛痛」是警訊

台灣的慢性鼻竇炎盛行率高達 20% ,平均每 5 個人就有 1 名是患者。要症狀為鼻塞、頭痛、黃鼻涕及嗅覺不良。少數鼻竇炎患者會出現眼部併發症的情況。醫師指出,鼻竇炎患者如果出現視力問題,須及時就醫避免惡化導致失明。

中國醫藥大學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師黃承楨表示,鼻竇是指一些圍繞在眼眶及鼻腔周圍的頭骨空腔,空腔內表皮稱作黏膜,會分泌黏液,協助滋潤並過濾吸入的空氣。

鼻竇內發炎稱為鼻竇炎,常是因為感染引起,可能是病毒、細菌或黴菌作怪。多數的急性鼻竇炎可以自癒,但有些人因為過敏性鼻炎、鼻息肉、免疫機能不全、鼻中隔彎曲或黏膜纖毛功能異常所致之黏液滯留、細菌感染,以及進一步不可逆之鼻竇黏膜組織變化,症狀若持續超過三個月以上則稱為慢性鼻竇炎。

鼻竇炎加上眼睛疼痛,未處理恐致失明

黃承楨指出,慢性鼻竇炎主要症狀為鼻塞、頭痛、黃鼻涕及嗅覺不良。少數鼻竇炎患者會出現眼部併發症的情況。初期症狀為流淚,眼睛脹痛,嚴重會出現視野模糊、眼球運動受限及視力喪失的可能。

因此,當醫師透過鼻竇內視鏡、鼻竇電腦斷層來判斷鼻竇開口、鼻息肉開口有無阻塞確診後,需要積極討論是否對慢性鼻竇炎進行下一步處理。

治療方式先以靜脈注射抗生素治療,嚴重患者必須以手術引流膿瘍。鼻竇構造複雜,眼睛及顱底就在旁邊,因此一般內視鏡手術就容易出現開不乾淨而出現復發狀況。復發患者當中約20%需要2次,甚至3此以上的手術。由於第1次手術後,正常鼻竇的結構會被破壞,於是第2次手術時,醫師就容易迷路在複雜的鼻竇結構中。

重複手術容易定位失敗!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提升準確度

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就是讓醫師不會迷路在複雜的鼻竇中外,還能避免傷及眼睛及顱底等重要部位。只要術前將病患的鼻竇電腦斷層上傳至導航系統,術中利用光學或電磁定位,就能建立即時的個人『鼻竇地圖』,誤差範圍只有1~2公釐。

因此醫師能在術前及術中規劃手術路徑,避開重要的器官像是眼睛跟腦部,就可以精準清除鼻竇炎病灶,增加治療成功率及安全性,以及降低術後出血量及疼痛感。

黃承楨舉例,他診間裡的48歲台中錢先生,於今年一月時,發現右側眼睛腫脹,流淚。眼科診所藥物治療一週後不見改善,甚至進展到眼球運動受限及視力喪失情況,進而轉診至醫學中心檢查。

黃承楨表示鼻竇內視鏡檢查發現右側鼻竇發炎,大量黃鼻涕及鼻息肉增生。電腦斷層顯示右側鼻竇嚴重發炎外,已經出現眼框內膿瘍的情況。經過詳細解釋後,錢先生瞭解3D立體定位導航手術的優點,能夠精準定位清除鼻息肉、眼框內膿瘍,術後幾乎無疼痛感及流血狀況,且外觀無任何傷口,因此立即接受治療。

術後追蹤眼球運動及視力恢復正常,多年來持續鼻塞、頭痛、黃鼻涕及嗅覺不良的症狀也恢復正常,生活品質大幅改善。黃承楨補充,3D立體定位導航系統目前已納入健保給付範圍,民眾不需要額外自費。

文/林以璿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孩子打 3 個以上噴嚏可能是過敏 專家教你細分鼻炎、過敏性鼻炎、鼻竇炎

鼻竇炎總是治不好!國際研究找出潛在原因:鼻腔缺乏這種益生菌

總是「鼻塞」是鼻竇炎還是過敏性鼻炎?一次看懂兩者差異及舒緩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