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毒有一個特性 有望協助治療帕金森氏症

提到狂犬病,很多人都會立刻回想起小時候在巷口遇到惡犬的恐懼,如果不小心被咬傷,還得趕緊到醫院打狂犬病疫苗。然而,研究者們卻從這個發病致死率100%的疾病中,找到了一種蛋白,用來治療帕金森氏症的小鼠。

進入人體的狂犬病毒會精確地找到神經細胞,順著神經纖維一路「爬」到腦部,大量繁殖。不用幾個月,人就會出現各種併發症,最終喪失心智在狂亂中死去,只要病人發病,基本上就是回天乏術了。

狂犬病毒的特性 很適合拿來治療疾病呀

科學家們關注到,狂犬病毒在感染過程中,偏愛對神經細胞「下毒手」。要知道,人體內的細胞多如繁星,狂犬病毒可以精準地鎖定神經細胞,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這也讓狂犬病毒具備「治療」特病疾病的潛力。

狂犬病毒表面含有一系列識別蛋白,其中一種叫「狂犬病毒糖蛋白29(RVG29)」,不但可以確保狂犬病毒精確地進入神經細胞內部,還能幫助狂犬病毒突破血腦屏障抵達腦部。(血腦屏障指在血管和腦之間,有一種选擇性地阻止某些物質由血進入腦的緻密屏障)

許多藥物,正是因為沒辦法針對特定目標「下藥」,或是因為體積太大無法穿越血腦屏障,苦無用武之地。

用狂犬病毒「寄」藥物

最近,來自中國科學院等三個機構的研究者,就從狂犬病的致病機制中得到靈感,發明了一種可以把藥物精確傳送到大腦中的奈米顆粒。

他們的設計簡單來說就像是「寄快遞」,狂犬病毒本身毒性太大,不能直接拿來用,研究人員將目光轉向奈米技術。他們利用一種「雙重乳化」技術,製作出了一種空心且帶有RVG29的奈米顆粒,可以將藥物包在其中。

結果證實,帶有RVG29的奈米顆粒,果然很輕鬆地滲進那些被隔離在血腦屏障中的神經細胞。帶有RVG29的奈米顆粒相比於一般的奈米顆粒,可以將效率提升三倍左右。

當前帕金森氏症治療方式不盡完善

有了這些前期試驗,科學家選擇了帕金森氏症作為第一個嘗試治療的疾病。帕金森氏症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之一,病因是由於大腦黑質中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大量死亡導致的。

這些神經元死亡之前,會出現一種鐵離子濃度異常升高的現象,如果設法控制住這些神經元當中的鐵離子濃度,就能有效避免它們的死亡。

因此,帕金森氏症的療法中,就有一類是依靠降低病人腦部的鐵離子濃度來實現的。醫生會利用「去鐵胺」,像磁鐵一樣吸走細胞裡的鐵離子。

但是這種療法通常弊大於利,雖說鐵離子對神經元來說是個禍害,但對於人體其它組織細胞又不可或缺。如果直接把去鐵胺注入人體,就會把人全身上下的鐵離子吸光,而又因為「血腦屏障」的存在,真正能進入腦部的去鐵胺少之又少。

小鼠試驗效果卓越 有望成為可行的新醫療技術

而這項研究就把去鐵胺包裹在了奈米顆粒當中,對帕金森氏症小鼠進行治療試驗。結果表明,無論是帕金森氏症的外在症狀,還是一些體內的生理指標,經過治療的小鼠都有了非常明顯的提升。

當然,這種技術距離真正上臨床治療帕金森氏症或是其它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可能還需要時間,但無論怎樣,多一個可行的新研究方向,也不是壞事。

延伸閱讀:

科學家設計出一款無痛微針 參考的是蚊子叮人不痛的4個原因

帕金森氏症自我檢測~除了手抖,還有的早期徵兆是…

睡覺三警訊~小心失智、帕金森氏症找上你!

參考資料:Targeted Brain Delivery of Rabies Virus Glycoprotein 29-Modified Deferoxamine-Loaded Nanoparticles Reverses Functional Deficits in Parkinsonian Mice.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