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眠藥造成夢遊、暈眩⋯⋯老人家跌倒機率增加15%

iStock-909001986
  • 根據統計,台灣每年使用超過3億顆的安眠藥,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用量是年輕人的3倍,以女性最多;成癮性較低的非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non-BZD)占了4成,而成癮性較高的苯二氮平類鎮靜安眠藥(BZD)占了6成,也讓老人家跌倒的比例增加了15%。

跌倒是老年人事故傷害第二大死因

年紀增長之後,會有肌力下降、骨頭退化的問題,造成跌倒的風險,而跌倒之後,最可能引發「髖骨骨折」,導致無法活動、造成更多疾病問題,可以說跌倒是除了疾病之外,老人家最害怕的問題。

而根據衛生署提出的「保命防跌寶典」,老年人因為同時服用多種藥物的機率高,容易產生交互作用,使得藥物的副作用提高,像是安眠藥在服用降血壓藥的老人家身上,可能因為暈眩副作用而跌倒;病人安全通報統計中,也提到因為用藥跌倒的老人家,比例增加了15%。

食藥署也曾做過比較,發現65歲以上使用BZD鎮靜安眠藥的老人家,跌倒、髖骨骨折風險機率比其他人提高20~30%,而台灣使用BZD鎮靜安眠藥前2名的族群,是60~79歲女性跟80歲以上女性;步入高齡社會的同時,老人家的用藥安全,明顯成了長照、居家照護的新議題。

安眠藥造成的「夢遊」

在台灣,短效BZD安眠藥與non-BZD安眠藥最常使用,共同特色是服用後大約半小時就能發揮作用,適合做短期使用。最常用的短效BZD安眠藥是伯替唑他(Brotizolam),最常用的non-BZD安眠藥則是佐沛眠(Zolpidem)及唑匹可隆(Zopiclone)。

由於這2種安眠藥屬於短效,半夜就會代謝掉一半,因此很可能產生夢遊、健忘的症狀,服藥後可能會爬起來吃東西、打電話、出外遊蕩;有夜尿情形的老人則多半是服用此藥之後,在廁所跌倒,而跌倒後又會因為活動力下降,引來新一波的失眠症狀,等於惡性循環。

而安眠藥屬於第四級管制藥品,心理、生理都會像服用毒品一樣,產生依賴性,只是效果沒有毒品那麼強烈,但突然停藥一樣會有戒斷症狀、失眠反彈,一般都不建議長期服用;而老人家身體循環速度較慢,加上服用不同藥物,副作用會比年輕人更強烈,不建議使用安眠藥來幫助睡眠。

老人家服用安眠藥的禁忌

除了睡眠呼吸中止症之外,老人家多半有肌無力、肝腎功能、糖尿病等問題,而降血壓、降血糖的藥跟安眠藥混吃,會有暈眩、休克的風險,而因為處在睡眠中,很難被家人發現,錯過救援時機;而老人家可能在不同醫院拿了不同種的安眠藥,晚上睡覺時一次混吃,也會引發呼吸中止問題。

另外,安眠藥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只是輔助改善睡眠的用藥,如果沒有解決其他心理、生理的問題,甚至有可能在服藥時出現強烈、暴躁、逼真的噩夢,這時需馬上回診,請醫生評估是不是有其他的疾病。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