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萬人鼻子裡有黴菌!抗生素吃太多引發過度免疫反應

  • 小明在梅雨季節過後,開始覺得鼻子很癢,一擤就有黃綠色的鼻涕跑出來,還引發頭痛。他以為自己是感冒,買了感冒熱飲來喝,卻一直沒好,後來去檢查才發現自己是「黴菌性鼻竇炎」。

黴菌性鼻竇炎

根據統計,台灣約有20%的人會得鼻竇炎,以慢性鼻竇炎為主,而潮濕、悶熱的氣候,還有嚴重的空氣污染,讓黴菌性鼻竇炎也占了其中的10%,大約有50萬人左右。

黴菌性鼻竇炎是黴菌感染造成的,像是摸了腳底板後又挖鼻孔,就可能把腳上看不見的黴菌帶往鼻腔,引發嚴重的免疫反應;而免疫細胞殺死黴菌的同時也破壞鼻腔黏膜,造成反覆感染,反而讓黴菌在鼻竇內結塊、生根,就形成鼻竇炎。

黴菌性鼻竇炎有可能是免疫系統無力、或是過度反應,無力反應常見的是侵入型黴菌鼻竇炎,像糖尿病腎衰竭、器官移植後需要服用免疫抑制劑的患者,容易受到黴菌感染;另外,免疫系統過度反應則會變成過敏型的黴菌性鼻竇炎,可能是環境濕熱的刺激,或是藥物使用過多、產生抗藥性等。

黴菌怎麼治?

常見的黴菌性鼻竇炎多半是過敏反應,大多只有單側,會覺得鼻腔有魚腥味等腐臭味,因為還會有鼻水倒流到喉嚨的問題,同時會引發頭痛、甚至鼻涕帶血絲,而且很常伴隨有細菌性的感染,鼻涕呈現深綠色、黑色,粘稠如果醬、花生醬。

一般的細菌性鼻竇炎多半使用抗生素治療,但如果是黴菌性鼻竇炎,抗生素吃多,因為沒有針對源頭的黴菌來清理,反而會讓細菌性的部分產生抗藥性,更難治療。另外,鼻竇炎也可能誤認為感冒,只要症狀持續2星期以上,就要懷疑是鼻竇炎,儘速做檢查。

所以如果確診是屬於黴菌性鼻竇炎,可以接受鼻竇藥物沖洗,將類固醇、抗黴藥等噴劑噴入鼻腔內,先沖洗掉一些堆積物、改善症狀,再接受內視鏡手術,切除完全的黴菌塊;不過內視鏡手術有些死角,現在也有鼻竇微創水刀可以做360度的水刀沖洗,達到切除的效果。

如何保養鼻竇

台灣天氣太潮濕,最好在家裡要使用除溼機、空氣清淨機,並注意不要摸了腳、牆壁等可能有黴菌的地方後,又直接挖鼻孔;出外時也要注意戴口罩,並隨時保持鼻腔中的濕度,不要太乾或太濕。

另外,要注意不需要吃抗生素時就不要吃,除了避免細菌、黴菌產生抗藥性,也是保護人體本身的益生菌環境,如果把人體清得太乾淨,容易誘發免疫反應,之後只要接觸一點點污染、黴菌、細菌,身體就會過度發炎,反而形成另一種問題。

延伸閱讀

挖鼻孔挖習慣了,當心挖出這些大問題

得了惱人的鼻竇炎 究竟該怎麼辦?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