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問題讓腸子鬧脾氣~惱人的腸躁症

在面對緊湊、充滿壓力的生活,有些人就容易肚子痛、腹瀉!在台灣,許多人有「腸躁症」的困擾,平均每5個人就有1人有腸躁症。根據醫界的統計,腸躁症病人有50%會在35歲之前發病,90%在50歲之前發病,可以說是一種相當年輕化的疾病。而男女罹患腸躁症的機率相當,但女性看診的次數會比男性多1倍,所以不少人會誤認腸躁症的女性患者遠多於男性。

腸躁症是什麼

大腸激躁症 (irritable bowel disease, IBS),簡稱腸躁症,是一種長期且反覆發生的腸道功能異常,其中的syndrome就是「症候群」的意思,因此,腸躁症其實就是許多常見症狀的組合。只要有慢性而反覆的腹痛與不適,再加上排便習慣的改變,然後又找不出其它腸道的損傷問題的狀況,就會被歸類為腸躁症。目前尚沒有確定的病因,只能知道腸躁症的發生與環境因素、精神狀態、腸胃生理情況有關。常見的症狀有:腹部脹氣、腹痛、腹瀉、消化不良、便秘,除此之外,也可能出現其他非腸胃症狀,如頭痛、頭暈、疲倦等。

導致腸躁症的原因

許多狀況都可能引起腸躁症,像是飲食問題、腸道發炎、心理問題(憂鬱、緊張、焦慮)、生活或工作壓力大等。

日本大腸內視鏡權威水上健醫師,從2萬次大腸鏡病例中統整發現,影響腸躁症的原因不只是情緒和壓力問題,而是「個人體質」。儘管生活環境相同,就是有人會罹患腸躁症,有些人則不會,這就是因為「體質」的差異。他認為腸躁症有這3種體質類型

壓力型腸躁症
這個類型就是腸道對於壓力反應過度的「體質」。當患者感受到強大的壓力,腸道會在壓力降臨的那一刻開始產生激烈的蠕動,進而引發劇烈腹痛及腹瀉。然後又會因為擔心腹瀉的狀況,讓自己緊張、不安而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腸道型腸躁症
大腸的狀態產生變化所造成,因為腸道扭曲變形,導致固態的大便困在腸道中,患者大多會拉肚子。此外,便祕型患者,以及便祕、腹瀉反覆發生的混合型患者,症狀幾乎都符合這個類型。

膽汁性腹瀉型腸躁症
用餐後因為膽汁的分泌而造成腹瀉。

如何改善腸躁症

  • 紓解壓力:研究指出,心理治療 能有助於改善腸躁症患者的症狀。此外,必須找到適合自己的壓力調適方式,透過減壓緩解緊張的情緒,才能降低腸躁症的發生機會。
  • 規律運動:以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三十分鐘的運動量為基準,規律運動不僅能促進新陳代謝、提升免疫力,更能緩解生活壓力,提高運動量也有助於改善腸躁症的症狀。
  • 調整飲食:維持良好的腸道功能,像是飲食均衡、規律的三餐、攝取足夠蔬果及水份,可藉此改善便秘或腹瀉的情況。飲食上以低碳水化合物食為主,因為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容易產生脹氣,使腹部不適的情況更加嚴重。

延伸閱讀

腸躁症的主因竟然跟腸子本身無關,而是自主神經失調與壓力
腸阻塞跟便祕不一樣,4症狀4預防一次收藏!
這些職業工作者 都是腸亂疲勞族高危險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