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公布「單株抗體」治療新進展!減少轉重症、16 名新冠患者,13 名已出院

新冠肺炎肆虐全球長達一年半,疫情爆發以來,台大醫院共收治超過 400 病人,甚至疫情尖峰時期,單週超過 150 人住院,35 人以上在加護病房,從去年疫情爆發開始的支持性治療,到了今年 6 月,「單株抗體」治療的出現,減少了輕症患者轉為重症的風險。

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國內外很多科學家醫界都致力在關於治療研究,從去年疫情爆發早期,是使用支持性療法,並給予病患氧氣、輸液、控制血壓等等,到目前單株抗體治療的出現,以及未來又有抗 SARS-CoV-2 蛋白酶抑制劑,對於治療信心大大提升。

單株抗體治療時機 適合運用在「病程早期」

單株抗體的運用,一般建議於「病程早期」,病毒量不高、症狀較輕時使用,減少輕症患者進展到重症的風險。

而單株抗體的使用原則為,未使用氧氣且於發病十天之內,12 歲以上且體重大於 40 公斤的病患,並且需要具備以下任一種風險因子:

  • 65 歲(含)以上
  • 糖尿病
  • 慢性腎病
  • 心血管疾病(含高血壓
  • 慢性肺部疾病
  • BMI 25(含)以上或 12~17 歲兒童青少年 BMI 超過同齡第 85 百分位
  • 孕婦
  • 其他影響免疫功能疾病
  • 具有已知重症風險因子者

6/16 至 7/24,台大醫院使用「單株抗體」治療 16 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 13 名已經順利出院,另外有 3 位住院改善中。而台大醫院內科部劉旺達醫師表示,什麼時候該使用單株抗體治療,需要評估三個面向:

  1. 病人年紀,以及風險為何
  2. 疾病的嚴重程度,是否需要用到氧氣治療?
  3. 住院時是在病程前期還是後期?

如果病會不需使用到氧氣治療,且處於病程前期時,就適合使用單株抗體療程。

變異病毒株竄起 單株抗體面臨失效難題

國內單株抗體治療目前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輕症以及具有重症風險因子的患者,台大醫院教學部主任盛望徽表示,單株抗體有兩個缺點,一是一旦病毒量太高,單株抗體會不敷使用,抑制效果減弱,第二,萬一病毒突變,面對變異病毒株時,單株抗體效力就會下降。

但隨著國際變異病毒株竄起,面對 Delta 變異株,單株抗體的效益沒那麼好,國內是否有針對 Delta 變異株的抗病毒藥物以及單株抗體進行研究?對此盛望徽回應,Delta 變異株的感染傳播力和水痘相當,國外有相關藥廠在研發,而目前國內用於 Alpha 英國變異株的使用效果是不錯的。

另外,台灣目前有兩款複合單株抗體藥物,針對 Delta 變異株,其中一款保有效力,而另一款並不是沒效,而是接合度差一點,所以單株抗體濃度夠的話,還是可以做緩解,發揮部分性的保護效果。

新冠病毒將「流感化」單株抗體治療增信心

單株抗體是僅由單一類型的細胞,製造出來的抗體,可運用在治療腫瘤以及自體免疫疾病,藉以中和自體免疫和破壞癌細胞。單株抗體運用在病毒和細胞的接合點時,可以阻斷病毒跟人體接受病毒的 ACE2 受體結合,副作用也比較少,另外也可以減少患者的可傳染期。
以目前純化技術的進步,已經可以從 COVID-19 治療恢復病人血液中分離
及培養 B 淋巴細胞株,在體外製備有效抗體再打入感染者體內。
許多專家認為新冠病毒未來將會流感化,甚至每幾年就會在社區出現案例,希望藉由這些藥物和疫苗,能夠降低病毒對人類的衝擊。

李祉函 圖蘇鈺婷

延伸閱讀:
COVID-19/英國大解封後確診數連兩週下降!新冠肺炎「流感化」了嗎?
整理包/高端疫苗有機會開打!保護力?副作用?什麼時候打?五大重點一次看
COVID-19/早期症狀跟年齡、性別有關!Lancet 研究:60 歲以上更容易腹瀉、女性更容易嗅覺失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