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年輕人求助精神科比例成長三成!自我評估「焦慮症」是否上身

疫情影響多數人生活,有些人因為疫情甚至無法工作,如今精神科醫師也發現年輕人就診精神科比例增加,許多都是職場困擾所引起,出現焦慮、失眠等症狀,民眾若自我懷疑是不是有「焦慮症」時,精神科醫師建議可從三大項診斷標準可供參考。

職場就業問題引發焦慮、憂鬱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層面廣,今年情況因為本土疫情較嚴峻,影響層面比起去年更加嚴重,書田診所精神科主任醫師施姸安坦言:「門診觀察發現,近來求診的年輕族群 20-40 歲較以往約增加 3 成,都是因為職場問題而焦慮失眠。」

年輕人畢業正好遇上疫情爆發,就業市場的職缺數下降,面試的機會變少,或是對自己所學、興趣及職場文化所需之間,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過大,找不到依歸及平衡,施姸安近期分享不少個案都是這樣的狀況。

因為對未來缺失方向感,又缺乏自信心,且難敵現實經濟壓力,種種壓力下與家人意見不合也容易與家人產生衝突,施姸安說:「家人長時間在家更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的頻率增加,不知道要如何規劃未來,以上種種都是造成壓力引起焦慮的因素之一。」

下述三種症狀持續超過六個月要警覺

當懷疑自己是否陷入焦慮?施姸安說:「焦慮症有幾項診斷標準可供參考:包含對於很多事件、活動過度焦慮和擔憂且難以控制此種情緒,持續超過六個月,其中有症狀天數比無症狀天數多。」

焦慮跟擔憂伴隨著下列症狀中的至少三項:

  • 坐立不安或感覺緊張或心情不定
  • 容易疲倦
  • 無法集中注意力
  • 易怒
  • 肌肉緊繃
  • 睡眠障礙

面對焦慮症有六方向自救

焦慮、擔憂的情緒或相關症狀已經嚴重到影響日常生活、人際關係、職業功能,當心焦慮症已經上身,最好儘早就醫尋求外援,除了藥物幫助緩解症狀,藉由專業的心理治療,也可以從日常生活中來進行改善。

  1. 放下擔憂轉移注意力:養成運動習慣,維持生活作息規律。
  2. 找朋友聊聊:尋求親友支援管道,了解其他人的工作情況,其產業狀況,增加機會。
  3. 提升自己競爭力:進修、證照、政府補助項目,或是因應疫情興起的各類線上課程,都是增強自己能力的方式。
  4. 了解個人性向及就業管道:各種徵才網站及政府徵才資訊,包含線上的職業性向評估。
  5. 多給自己耐心:允許錯誤或失敗的機會,多方嘗試,幫助了解自己想要的工作,允許自己有一段時間摸索找尋自我定位。
  6. 培養對自己的正向思考:對自己有信心,建立方向感。

最後施姸安提醒:「當發現對於求職轉職有焦慮不安的情況時,可嘗試用前述方法自救,倘已影響日常生活,最好儘早尋求外援。」可增加對自我的掌握,了解自己專項,提升適應能力,陪伴找尋到自我方向。

文、王芊淩/圖、王翊

延伸閱讀
驗血清抗體追幼兒園群聚源頭!IgM、IgG抗體有什麼差別?
Delta 除傳播率高還有哪些特性?症狀、重症率、突破性感染一次懂
學生HPV疫苗、流感疫苗、新冠疫苗接連開打!打這些疫苗該間隔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