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症不代表沒有「長新冠後遺症」!全球Omicron 後遺症浪潮可能在2月後現高峰

近期 Omicron 在國內快速傳播,造成一波波群聚感染,兩星期已累積破百例本土個案,不少民眾認為感染 Omicron 都是輕症,如果染疫像感冒為什麼要擔心?北醫復健科林昀毅醫師提醒:「雖然目前尚未有Omicron 後遺症的研究報告,但 Omicron 不太可能完全沒有後遺症,仍有一定比例患者可能發生後遺症問題。」

2-3月可能迎來一波 Omicron 後遺症浪潮

新冠肺炎延燒兩年多,患者除了急性期感染身體出現不適,許多康復者長期受「後遺症」所苦,WHO 對新冠後遺症(post-COVID-19 condition)已有明確定義:確診或疑似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急性發作三個月後仍有持續或新發生的症狀、且症狀持續至少兩個月。

那為什麼現在還沒有聽到 Omicron 造成後遺症的問題?難道就是沒有後遺症嗎?長期投入國內新冠患者復健及後遺症診療,深入研究各種新冠後遺症的北醫附醫復健醫學部林昀毅醫師解釋:「第一例南非確診 Omicron 個案是在去年11 月 24 日發現,目前還沒滿三個月的新冠後遺症定義,所以目前各國專家都還在持續追蹤觀察。推測全球可能在 2-3月會迎來一波Omicron 後遺症浪潮,數以萬計的康復者開始有後遺症的醫療需求。」

不一定重症才有後遺症!輕症患者仍可能有後遺症

過去許多人可能會認為重症患者才會有後遺症,林昀毅坦言:「這是錯誤的觀念。WHO最新發表的新冠臨床治療指引內提到,出現後遺症的可能性跟急性期的嚴重程度沒有直接的關連,而這也符合我在診療國內本土個案的經驗。」

「門診觀察到的新冠後遺症患者,不一定都是重症、插管、有進加護病房,曾經重症或極重症的患者,未必後遺症就比較嚴重,也看到很多當初輕症、中症的患者,後遺症反而更多、更嚴重。」林昀毅說道。

Omicron 不可能沒有後遺症!

WHO、多家外媒如《路透社》等均指出不能因為 Omicron 症狀較輕微就輕忽,其中一個理由就是無法確定不會發生難纏的後遺症。對此林昀毅強調:「Omicron 不太可能完全沒有後遺症。即使它是新的變異株、有多處突變,但終究還是新冠病毒,且前面各種不同變異株包括 Alpha、Beta、Delta 等仍然都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出現類似的後遺症,所以目前沒有任何證據顯示Omicron不會產生後遺症。」

不過由於Omicron突變較多,林昀毅推測 Omicron 可能產生後遺症的症狀種類、嚴重程度、發生率和持續期間等特性,有可能會跟之前的變異株有所差異。令人擔憂的是,許多後遺症至今尚未有完善的治療方法。林昀毅舉例:「像是新冠特有的嗅味覺異常,平常發生機會不多,國外有專門的嗅覺、味覺的復健訓練,但台灣卻沒人在做;又如最常見的後遺症:疲倦、喘、認知功能障礙、腦霧等,目前全世界都還沒有絕對有效的治療方法。」

歐美國家確診人數多、後遺症患者也多,因此許多國家投入大量經費和醫療資源在研究和提供康復者後遺症的治療,而台灣也在去年年底開始推動新冠整合照護門診,期盼能讓國內康復者盡早恢復健康。

國內應積極建構「後新冠醫療照護網」才能與病毒共存

後遺症的影響並非像是急性期感染,短時間內就可以改善,到底會持續多久也還是未知數。林昀毅提到:「從這半年來的臨床經驗看起來,幾乎沒有患者的後遺症已完全消失,但大部分患者的症狀都有逐漸改善,許多人都已經回到原本的工作和生活,但仍有患者持續受到後遺症的嚴重困擾,辭去工作休養或提前退休。」

林昀毅也呼籲:「我們不可能永遠守住邊境,也很難持續追求清零。歐美各國之所以敢不斷放寬防疫限制,是因為他們已經建構好全國性的後新冠醫療復健體系。」

所以除了用疫苗、藥物讓新冠輕症化、減少重症死亡外,「國內更應該積極建立國內的『後新冠醫療照護網』,讓每一位國民就算不幸染疫或產生後遺症,也都能夠得到良好的治療和恢復,就不用害怕感染病毒,也才有條件和病毒共存。」林昀毅期盼著。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1.採訪專家: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復健醫學部專任主治醫師林昀毅

延伸閱讀
4條感染源不明列為追查重點!感染科專家:這樣做把疫情控制在「低密度」
Omicron 多數輕症、無症狀!為什麼這波疫情擴散更讓人緊張?
第三劑疫苗預約總整理!追加劑怎麼打?怎麼選?優劣分析一次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