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誤解為ADHD的亞斯伯格症 醫師:ADHD中50%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特質

小明總是在上課時:「不理老師、大聲說話、坐不住、喜歡動來動去,甚至跑出去教室外面。」父母擔心他是過動症(ADHD),送至行為發展中心檢測,結果發現是亞斯伯格症。

為何有些亞斯伯格症會被認為是過動症?

在過去有些亞斯伯格的孩子很容易被診斷為ADHD,因為這兩種孩子可能在課堂上都有同樣的表現:上課時不理會老師、大聲說話、坐不住、喜歡動來動去,甚至跑出去教室外面。

若只是單純的ADHD的孩子,經過老師的管教和規範要求,一般在入學後的1到2個月逐漸有規則的意識,這時孩子的好動往往是趁老師不注意的時候偷偷講話。但亞斯伯格症的孩子因顯得非常的自我、缺乏理解與遵守社會規則的意識而無法做調整。

長庚醫院精神科教授主治醫師陳錦宏表示:「過去在DSM-V出來之前,亞斯伯格和自閉症被認為不會與ADHD共病,所以用排除法來判斷,有自閉症診斷就不會額外再診斷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但依新近的研究顯示, 發現ADHD中50%有自閉症類群障礙的特質,如社交認知能力較差。」

而亞斯伯格症的診斷,根據2013年5月,美國精神病協會最新出版的《DSM-V》《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把亞斯伯格症、自閉症都歸類自閉症類群障礙ASD依照自閉症光譜、強調異質性與多層面的診斷標準來判別,這二者都在跟人互動交流上的語言、溝通有品質的問題,少眼神接觸、會傾向講自己的東西、較少情感的交流。

自閉症類群障礙還重複性特定的且具侷限性的興趣、習慣和行為,例如:一定要坐在某個位子、看某部電影、繞著電風扇轉圈圈、一定只畫一種東西如恐龍、一定要去某個公園抓甲蟲,且此行為是持續存在。」

診斷需要回歸專業醫師評估核心症狀 行為是否產生功能性損害的影響

最後,陳錦宏表示:「無論是亞斯伯格症或是ADHD都要回歸到專業醫師診斷,最重要的還是行為是否產生功能性損害的影響,例如:有些小朋友喜歡養甲蟲,而班上都叫他甲蟲大師,請他幫忙養甲蟲,這沒有對人際互動上產生功能性的影響,反而是好事。」

「而ADHD也是一樣,有些人會困擾活潑或過動的問題,若小朋友很愛動、愛講話,但老師、同學、家長都很喜歡,相處都很愉快,學習力也好,沒有功能性的問題,表示其行為並非過度、也就不會去討論是否為疾病,真正達到疾病嚴重度者是不會如此大家都愉快的。」

有許多網路會提供一些簡單評估工具或量表,這些都只是參考了解用,比較容易高估問題,不能用來做診斷,很多診斷重要的資料,都須透過專業醫師會談收集與評估,所以診斷還是要回歸到專業的醫師去評估民眾是否有足夠嚴重的核心症狀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