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老師、同學該怎麼跟「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相處?

iStock-600381012

選擇性緘默症有許多症狀,但主要的一個明顯症狀就是「難以說話」,這也造成他們會有社交恐懼症、懼學症,甚至發展成憂鬱症等共病,所以如果孩子是選緘患者,一定要早期讓他們接受治療。

選緘是一種生理障礙

台北市立關渡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邱姵寧說,選擇性緘默症其實是一種大腦生理性的問題,當然心理上的問題會加強選緘的症狀,但一定要先了解這些孩子是有生理問題必須被解決的。

「杏仁核(Amygdala)是大腦中掌管恐懼的區域,而恐懼是人類生存的重要元素,告訴我們要避開危險,但選緘的孩子不知道為什麼,卻把『講話』這件事情連結到了害怕的神經區域,就像是大腦的接錯線,所以我們要重建大腦的反射性,把『講話=危險』的印象洗掉。」

諮商心理師陳儀安則說,選緘孩子每個人呈現的緊張方式不同,有人只對講話焦慮,有人對特定的某些對象焦慮,尤其是權威者,但有的人是對環境也感到焦慮,所以了解選緘孩子的性格是很重要的,但還是有些可以共通的地方。

心理師&醫師的選緘相處小技巧

家長

不要這麼做

  • 認為孩子只是害羞,就放著不管、不去尋求專業醫師、心理師的診斷跟協助。
  • 試圖改變孩子的「害羞內向」,強迫他們跟陌生人或親戚打招呼、聊天,或是自己去買東西。
  • 當孩子向你抱怨學校生活時,沒有跟孩子充分討論怎麼解決就自行到學校去,希望大家「幫忙」,孩子會覺得「即便我在學校不說話,回家告訴爸媽,還是可以解決問題」。

要怎麼做

  • 如果孩子拒絕上學,家長還是要讓孩子有社交生活,跟熟悉的鄰居、親戚互動,或是自己參加有興趣的社團,認識朋友。
  • 由於孩子遇到危險時很難開口求助,要教導孩子遇到危險的應變措施,最好的方式是,多帶孩子循序漸進的認識不同的環境,漸漸適應環境,甚至可以開口講話、求助。

老師

不要這麼做

  • 強迫孩子上台「練習」說話,反而會增加他們的焦慮感。
  • 盯著孩子等他說話,有些可以小聲說話的患者,反而會因為權威者的壓力而講不出話。
  • 把孩子當空氣,或是太過關注孩子。

要怎麼做

  • 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狀況不好的時候,可以向誰求助。
  • 注意孩子是不是有被霸凌的情況,因為他們不會求助,也不會反抗。
  • 有些孩子有些連想上廁所都不敢表達,所以老師要比較注意選緘孩子的身體狀況,可以請他們用點頭搖頭來回答,如果是可以小聲說話的孩子,把耳朵靠近他們傾聽。
  • 觀察孩子怎麼跟身旁的朋友互動,試著跟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 可以請孩子偶爾幫忙小任務,像是拿考卷,趁這時跟他閒話家常。
  • 利用不同的方式,協助孩子做需要口頭敘述的作業。例如上台報告,可以請他先在家裡錄好音,讓他到學校自己放給大家聽,習慣在陌生的環境聽到自己的聲音、也讓大家可以習慣。

同儕

不要這麼做

  • 在選緘同學鼓起勇氣說話的時候,表現太過驚訝,或是「你好奇怪」,甚至去評斷他的聲音、講話方式。
  • 認為選緘的同學就是「不會說話」,也不跟選緘同學說話。
  • 捉弄選緘同學,看他表情僵硬但不會反抗的樣子,覺得有趣。

要怎麼做

  • 了解選緘的孩子是「講不出話」,把嘲笑換成幫忙,協助他回答問題、舉手說要廁所等生活需要。
  • 即便不說話,還是有溝通的需求,跟選緘同學說話時,可以請他們用點頭、搖頭或是手勢來回答。
  • 跟選緘的同學一起玩耍,可以透過眼神交流來建立關係。

延伸閱讀

「悄悄融入」的說話熱身 讓選擇性緘默症孩子開口說話

我的孩子不講話⋯是自閉還是選擇性緘默症?該怎麼辦?

我的孩子有選擇性緘默症嗎?先看孩子有沒有這4個特徵吧!

選擇性緘默症患者的筆談:是不是不能說話,就很絕望?

選擇性緘默症孩子的媽:走下去,會有更多人了解「你是誰」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