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1歲新冠疫苗總整理!怎麼打?怎麼選?副作用優劣分析一次懂

國內 6-11 歲兒童疫苗即將開打,教育部已經請學校發放接種同意書給家長,讓家長在權衡利與弊下考慮是否讓孩子接種,但並沒有訂出確切的接種時間點,主要是由各縣市自行安排,兒童默德納疫苗已在 5 月 2 日正式開打,家長在權衡打與不打有哪些需要知道的資訊。

兒童新冠疫苗有哪些選擇? 

全球共 127 個國家開放 5 歲以上兒童接種新冠疫苗,但有些國家是將患有中度至重度疾病的兒童列為優先接種對象,而非開放所有兒童皆可接種,目前符合兒童接種的廠牌如下:

  • BNT 疫苗:10 微克成人劑型三分之一(5月16日到貨) 
  • 莫德納疫苗:50 微克成人劑型二分之一

依照現有的文獻及資料,目前兒童接種僅有 BNT 疫苗和莫德納疫苗,這兩種疫苗在兒童的臨床試驗,適用的歲數、劑量都不同,只是因應 BNT 疫苗較早開放,所以施打的國家較多、資料也較齊全,但目前國內兒童 BNT 疫苗仍在採購階段。

為什麼兒童也要打新冠疫苗?

一般認知,認為兒童多數為無症狀、輕症,在這樣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打疫苗?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解釋:「整個疫情已經傳到兒童,很多學校都有兒童感染,他們很容易傳給家人及同學,其實打疫苗是有迫切性。」

黃立民說:「以目前國外數據看起來,這些副作用也還是可接受,鼓勵家長沒有特殊考量讓小孩打疫苗,有些家長想等到 BNT 施打較為充足,不管是莫德納、BNT 疫苗在 5-11 歲族群打起來,安全性是足夠。」

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兒童,染疫之後有些兒童會需要住院或重症照護,疫苗確實有助於降低住院率,但不可否認疫苗產生的微小風險,家長可以考量其嚴重度與發生機率。

家長利與弊如何衡量?

要不要給孩子打恐怕是所有家長最苦惱的問題,馬偕紀念醫院兒科部副主任張龍指出:「幼童施打半劑量莫德納疫苗所產生的抗體反應,和成人接種全劑量的效果相當,但實際面對Omicron變異株的保護力尚待證明。至於是否真的非打疫苗不可,其實見人見智,個人不反對,也不會強推。」

freepik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葉國偉指出:「這些疫苗剛開始研究只針對 18 歲以上成人,證實可預防感染或重症,但成人、青少年,甚至兒童的免疫系統的反應不盡相同,不能類比,仍需人體試驗的研究數據才能支持。」

他舉例,美國尚未通過 6-11 歲兒童施打莫德納疫苗,是因為希望有更多安全數據證實。目前加拿大、澳洲、歐盟等國家,都通過「有條件授權」6 歲以上兒童可施打莫德納疫苗,之後還需提供更多長時間的安全及效益的研究數據。

兒童疫苗如何預約?

比照先前 12-17 歲青少年施打模式,會盡量在校園團體施打為原則,需要有家長的同意書後,統一在學校內施打,或是也可自行到醫療院所預約施打,採取雙軌並行。

廠牌怎麼選?可以臨時更改疫苗廠牌嗎?

由於各縣市衛生局已經調查家長有意願施打莫德納的比例,但後續後續 BNT 疫苗可能到貨,之後想改 BNT 怎麼辦?陳時中說:「這可以自由選擇,調查完畢後家長經過思考,可以收回同意書,若最後一刻反悔『也可以不打』,但會影響到醫療人員準備,如果有意願改打 BNT 可收回同意書。」

最快五月中兒童 BNT 疫苗有機會進到台灣,到底兩個疫苗廠牌有什麼不同?聯安診所心臟內科施奕仲醫師認為:「學理上都是屬於 mRNA 疫苗,並沒有太大的差異,雖然莫德納疫苗副作用可能較強,但抗體生成濃度較高且撐得比其他廠牌疫苗還要久。」

哪些兒童不適合接種?

  1. 正在發燒或對 mRNA 疫苗成分有過敏的兒童。
  2. 先前有接種 Moderna 或 BNT 疫苗引起的任何嚴重不良事件,但未確定原因的兒童。

哪些狀況需要與醫師討論是否該接種?

  1. 過去 3 個月內普罹患有心肌炎或心包炎的兒童。
  2. 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服用抗凝血劑的兒童。
  3. 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包括化療)的兒童
  4. 有急性風濕熱、急性濕性心病或急性失償心臟衰竭的兒童。
  5. 對其他疫苗或其他藥物有過敏反應的兒童。

接種後可能副作用

輕度到中度副作用

出現機率依序為:接種部位局部疼痛、疲倦、頭痛、寒、肌肉疼痛、噁心/嘔吐、發燒等,一般在接種後 1-2 天會自行消失。

罕見嚴重副作用

心肌炎、心包膜炎、嚴重過敏反應,但目前尚未有兒童心肌炎心包膜炎個案,若發生此極罕見之不反應,相症狀也都較輕微,隨著時間逐漸緩解。

國際間最新統計數據分析,以12-17歲青少年接種新冠疫苗,產生心肌炎的發生率平均約為十萬分之個位數,但如果是打在5-11歲兒童心肌炎的發生率則是百萬分之個位數,相較於青少年風險低了近十倍。

為何會有這樣的差異性?聯安診所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解釋:「青少年正值免疫力較好的階段,免疫反應過激可能出現免疫風暴而產生心肌炎,相較之下5-11歲小朋友打疫苗相對安全。」

兒童接種疫苗後照顧

兒童可以繼續進行所有日常活動,只是身體如果出現不舒服,必須要看副作用狀況做必要休息,有明顯發燒必要時是可以使用解熱、陣痛藥物。

全國藥師公會發言人黃彥儒提醒:「因為兒童服用的劑量比成年人少要留意劑量,若是要準備常備藥物,劑型可以選擇藥水類型,也不會有無法吞藥丸的狀況出現。」另外,莫德納疫苗較容易出現注射部位腫脹,可以採取局部冷敷、冰敷緩解不適。

哪些副作用需要「立即就醫」

根據中華民國護理士公會全國聯合會針對有四大症狀出現時,家長應儘速帶孩子前往醫院就診。

  1. 持續發燒超過 48 小時活力變差。
  2. 幾天後仍未消失的常見疫苗副作用,例如:頭痛、發冷。
  3. 嚴重過敏反應症狀:呼吸困難氣喘、面部或喉嚨腫脹、眩、心跳加速、虛脫、全身紅疹等不適症狀。
  4. 疑似心肌炎或心包膜炎症狀:胸痛、胸口壓迫感或不適症狀、心悸(心跳不規則、心跳過快、動)、昏厥、呼吸急促、運動耐受不良(如走幾步路就會很喘、沒有力氣爬樓梯)。

曾經感染過的兒童還要接種疫苗嗎?

是的!感染過後人體會產生有助於預防感染的抗體稱為「自然免疫」,但自然免疫可持續時間尚不清楚,故孩童已痊癒後,仍應依時程接種COVID-19疫苗。

然而感染COVID-19後短期內再次感染的風險可能會降低,建議自發病日或確診日(無症狀感染者)起至少間隔 3 個月後,再接種疫苗。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1.參考資料:CDC中華民國護理師護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延伸閱讀
3+4懶人包/什麼時候該快篩?能不能出門工作?常見Q&A一次懂
孩子被匡列隔離如何應對?居家陪同家長常見問題與注意事項一次看
孩子被隔離能不能申請補償金?家長先看三大申請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