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手機時明明全神貫注,怎麼反而讓人出現ADHD症狀?

iStock-952414660

上個月,《JAMA》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發現:頻繁使用數位媒體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現ADHD症狀。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DHD)常表現為容易分心、難以專注、過動以及控制不住自己,也就是俗稱的過動症。

這項研究針對近2600位美國洛杉磯的高中生,持續觀察兩年多的時間,在研究開始前,這些青少年們全都沒有ADHD症狀。實驗內容主要包括:

1.統計學生們使用數位媒體有多頻繁

2.調查學生們ADHD症狀的發展情況

研究人員統計了學生們使用14種數位媒體的頻率,包括發訊息、瀏覽社群媒體、看影片、聽音樂等等,然後收集了學生常用的數位媒體的個數,以及對應的頻率:一天2次以上算作「頻繁使用」,大約一半的學生表示他們每天都會頻繁看社群媒體、發送訊息。

研究結果顯示:在每天都頻繁使用全部14種數位媒體的學生中,10.5%的學生表現出了ADHD症狀;在經常使用7種數位媒體的學生中,9.5%的學生表現出症狀。相反的,在那些沒有過度使用任何數位媒體的學生中,僅有4.6%的學生出現了ADHD症狀。也就是說,頻繁使用多種數位媒體的學生,表現出ADHD症狀的可能性更大。

機不離手,真的好嗎?

不過,這只是一個相關性研究,並沒有證明因果關係,因此並不能武斷的說:頻繁使用手機等電子設備會導致ADHD。但是,這項研究是在一個受試者們都沒有ADHD症狀的前提下進行的,而研究結束後,一些學生們卻出現了症狀,這樣的結果仍應受到重視。還需注意的是,表現出ADHD症狀並不意味著就確診患有ADHD,如果要確診,除了問卷調查,還需要專業的醫生在採用多種臨床方法的情況下,才能確認。

別讓手機負起所有責任

除了可能會更加過動,獲取網絡碎片化資訊的習慣,也可能導致批判思考能力下降、無法理解複雜的概念,還有研究表示,盯著螢幕越久的孩子越不開心。不過,道理大家都懂,但就是控制不住那隻緊緊拿住手機的手。

但是,也不要將所有出現ADHD症狀的責任推卸給手機,社會心理壓力、睡眠是條或家庭功能障礙,都有可能是年輕人心理出現疾病徵兆的原因,只要記住平衡身心功能,關注「真實世界」,才能維持心理健康。

期刊小檔案:《JAMA》是一份美國出版的經由同行評審的醫學期刊。該期刊由美國醫學會以每周一期出版。 起初於1883年創刊,自此之後即不中斷的持續發行,而本期刊發行的內容為:原創性的研究文章、社論、臨床綜述及病例報導等。

延伸閱讀:

不專心就是ADHD嗎?看長庚醫師陳錦宏怎麼判斷!

ADHD是一種生理疾病!長庚醫師陳錦宏:用愛是不能治療的

ADHD患者吃藥要注意什麼?長庚醫師陳錦宏一次解釋給你聽!

包容是對ADHD孩子的愛?長庚醫師陳錦宏:大人幻想出的美好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