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喝1杯酒就能多活18分鐘?各科醫學專家見解可是大不同

最近國際知名的醫學期刊《刺胳針》刊載了一篇研究報告,指人類最適合的飲酒量居然是0,還指如果喝1杯酒就會減少18分鐘的壽命。這項主張完全禁酒的論點引各界爭議,就連醫學界從中醫、外科、藥物、神經到精神科,都有截然不同的看法,讓酒精這種東西對人類究竟是有益還是禍害,出現了各說各話的紛歧現象。

部份精神科醫師認為應該滴酒不沾

有部份的精神科醫師贊成「滴酒不沾論」,認為飲酒對人體健康沒有任何益處,除了讓人產生愉悅感,導致讓人興奮之外,也會使得大腦層擺脫抑制,控制力下降,有些人甚至對酒精的依賴性,甚至出現成癮的症狀,只要不喝酒,就會出現戒斷的症狀。

外科醫師認為飲酒會造成手術傷口復原緩慢

外科醫師普遍不想遇到酗酒的病人,因為習慣性飲酒的人一般對麻醉藥的反應不太好,而且更加懼怕疼痛,在全身麻醉後甦醒時,也比較容易煩躁吵鬧,而更嚴重的問題是飲酒會使得手術的傷口復原變得比較緩慢,因為酒精會干擾身體的免疫系統,導致傷口復原的相關免疫物質大量減少。

神經科醫師認為過量飲酒會傷害腦部,導致慢性酒精中毒

至於多數神經科醫師則對飲酒有益說持略為保留的態度,認為長期過量的飲酒對人體是有危害的。因為大量進入人體的乙醇和代謝產物乙醛會隨著血液進入大腦,破壞神經元細胞膜,並會與許多神經元受體結合,削弱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

有神經科醫師認為,少量酒精或許對人體能產生鎮靜的作用,但一旦攝入過量的酒精,對注意力、判斷力、記憶力及情緒反應都會有所傷害,飲酒過量甚至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感。而慢性酒精中毒者還會出現「高沙可夫症候群」(Korsakoff’s syndrome),呈現選擇性的認知功能障礙,還有神經纖維髓鞘脫失症和腦內神經遞質分泌紊亂的現象。

牛津大學與倫敦大學醫學院所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相較於不喝酒的人,數十年來每周喝14至21杯酒的男女,腦部主管記憶與忍耐力的海馬迴部位萎縮率高出2至3倍;這些人在特定口語測驗中也表現較差。

消化科醫師認為適量飲酒可加速血液循環

而反對滴酒不沾論點的則有消化科醫師,認為飲酒對於人體健康是有一定的益處,尤其是人到中年之後,消化系統功能衰退,如果在飯前飲用適量的保健酒,可以促進胰腺液等消化酶的分泌,增加腸胃道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功能。此外,適量的酒精能夠通經活絡、加速血液循環,有效調節改善體內生化代謝與傳導。

營養師認為酒類是食物料理中的一環,對人體益多於害

至於營養師則認為滴酒不沾當然有其益處,但台灣本土的飲食料理中就一堆是以酒做為配料,包括米酒、紹興酒、葡萄酒或啤酒都被當成是普通食物看待,而且根本沒有任何明確的證據證明這些搭配酒類的食物會對人體造成明顯的危害。

中醫師認為酒類可以入藥,當成藥酒飲用或推拿敷貼之用

此外,在中醫醫師的眼裡,除了食補會用到料酒之外,酒類還可以用於治療疾病,例如飲用藥酒,透過消化道吸收,或是推拿與貼敷,透過皮膚吸收酒精,都會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

從以上不同科別的醫界專家的論點,可以看出酒類對人體究竟有益或有害,完全要看飲用方式與量而定,飲酒時切忌空腹或是喝悶酒、喝急。衛福部國健署表示,男性一天不宜超過2個酒精當量,女性不宜超過1個酒精當量,每個酒精「當量」為15公克酒精,相當於啤酒360毫升,葡萄酒120至150毫升,白蘭地等烈酒30至40毫升,這樣就能降低飲酒對身體健康帶來的風險。

延伸閱讀:

喝酒臉紅不是好事,國外研究證實比較容易得癌症

「醉」後的5個常見死亡原因 其中並沒有「酒精中毒」!

注意!吃這9類藥時絕對不要喝酒!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