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公分變回180公分 生物製劑加惠僵直性脊椎炎患者

現年42歲的詹先生,20歲時出現下背疼痛,卻被誤診運動傷害及姿勢不良,經過5年後,脊椎彎成45度,原本身高180公分的他,駝背後僅剩140公分,連上廁所、行走都非常不方便,確診僵直性脊椎炎時,脊椎已沾黏、變形,透過傳統口服藥物無法控制住病情。

所幸詹先生在被確診僵直性脊椎炎後,持續8年每周兩次施打生物製劑治療,現在已能打高爾夫球、騎單車以及跑馬拉松。

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比男性更難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簡稱AS)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疾病,台灣每1萬人中有33.7人罹患,盛行率居亞洲之第2 。患者因長期慢性發炎導致脊椎韌帶、關節鈣化,脊椎沾黏變形,嚴重時可能因此駝背、抬不起頭、無法行走。

中華民國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蔡文展教授表示,過去認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20~40歲男性,實際上是因為男性較多病灶直接在脊椎較易確診,而女性好發於關節、手腕等周邊相關部位,不易診斷。

僵直性脊椎炎容易誤診為運動傷害、姿勢不良及足底筋膜炎

蔡文展教授指出,僵直性脊椎炎好發於年輕男性,疾病意識感較低,發病初期常誤以為是運動傷害、姿勢不良、過度疲勞,而延誤正確診斷及治療時機,留下脊椎變形、駝背等不可逆的傷害。

一般人很難理解僵直性脊椎炎病發時的痛苦、難以形容的疲累感,走2、3步就花了5分鐘、馬路過到一半卻突然痛到不能動,卡在路中間等人援助的遭遇,對正值為家庭、事業打拼的年輕男性來說,挫折感更大。

蔡文展呼龥,如果有下背痛超過3個月,早晨睡醒時身體僵硬起不了床,持續30分鐘到1小時,在活動後症狀減輕等狀況,務必諮詢過敏風濕免疫專科醫師的意見。並表示只要及時診斷、遵循醫囑、規律用藥,要妥善控制僵直性脊椎炎並不難。

生物製劑健保給付患者受惠,持續用藥重拾健康生活

蔡文展教授表示,生物製劑在台通過健保給付已經第10年,根據最新研究指出:追蹤使用每週2次皮下注射之生物製劑10年的AS患者發現,持續用藥率可達56.1%,意指近6成的患者對於藥物有相當的療效,且副作用較低、安全性佳,可以長期治療,相較於使用其他生物製劑的患AS病程漫長,要有長期與病共存的心理準備,積極尋找能認同、配合的醫療團隊,相信疾病可以良好控制。

全台9間醫院風濕免疫科團隊

中華民國僵直性脊椎炎關懷協會林孚爾理事長表示,因僵直性脊椎炎初期症狀不明顯,若有類似症狀,請盡速至離家附近的風濕免疫科就診檢查,並推薦全台9間醫院風濕免疫科團隊(各區域依照筆畫順序排列)。

北區醫療院所及特色
三軍總醫院:跨科合作,累積建立僵直性脊椎炎MRI影像資料庫。
臺北榮民總醫院:團隊資源充足,設有具規模的49床風免科專科病房。
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成立周末運動班,教導AS病友正確運動。

中區醫療院所及特色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創建衛教SOP,建構病友資料庫,為跨國臨床試驗首選爭取新藥治療。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重視共病及跨科合作,設立「中國醫點通」APP查詢醫療新知與疾病管理。
臺中榮民總醫院:最早整合過敏、免疫及風濕三部門成獨立專科,傑出表現獲國際肯定。

南區醫療院所及特色
大林慈濟醫院:成立免疫風濕病整合醫療照護中心,單次門診能獲所需醫療服務。
奇美醫院:主治醫師親自衛教、教導用藥常識,助病友抗病。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建立整合性醫療及醫病良好互動關係,傾聽病人需求,醫人也醫心。

延伸閱讀

長庚醫師黃奕修:「生物製劑」的免疫效果像核彈!

僵直性頸椎炎的共病 如兔子般的紅眼睛

原來是這些病 才可以使用生物製劑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