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總李宜勳:毒品防治應從預防毒品成癮及修復腦損傷著手!

台灣的毒品問題嚴重,服刑者有半數是毒品問題進入監獄。而2016統計全台19歲以下的吸毒者為2.7%,每100人就有2~3人有染毒,這只是冰山一角的官方數字,未浮出水面下的吸毒人口,非常可觀。對此,長期關注毒品議題的三總臨床藥學部主任李宜勳認為,毒品防治應從預防毒品成癮及修復腦損傷著手!

使用毒品者的比例上升 年齡層逐漸下降 使人憂心

根據資料顯示,青少年涉毒人口在2016和2017年,分別是9583、9779人,而目前吸毒人口中,以18~24歲佔的比例最高,其中10%未滿18歲,更有國小學生已經接觸過毒品,毒品危害國家未來棟樑問題嚴重。

李宜勳表示,我們看到目前國內相館篩檢毒品的儀器日新月異,政府也大力進行和宣導反毒的活動,但國內使用毒品者的比例還是逐年上升,吸毒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所以有效的毒品防治,應從預防毒品成癮及修復大腦損傷著手

預防毒品成癮新概念 利用藥物事先保護大腦不受毒品傷害

李宜勳表示,使用毒品後會有藥物酬償(drug rewarding)的機制,也就是人體的血清素及多巴胺會大量分泌,讓吸食者有欣快感(一般俗稱的很high),造成吸毒者使用毒品產生欣快感,為獲得欣快感而再使用的成癮模式。

如果能夠有類似打預防疫苗的概念,讓沒有用過毒品的民眾先服用某些藥物保護大腦,可讓民眾在使用毒品時,阻斷欣快感,就不會發生成癮現象。例如:青少年不小心吸食到搖頭丸,體內的血清素和多巴胺不會上升,沒有欣快感,也就不會有再次使用毒品的動機。

曾經吸毒者 幫助修復腦損傷 才能有效擺脫被毒品控制的問題

李宜勳說,對於已經使用毒品的人,修復大腦功能才是治本的方法。因為毒品會使人體的血清素系統受損,讓吸食者體內的血清素及多巴胺等神經傳導物質和正常人不一樣,進而產生了心理、生理、思考和行為模式的不同。

若能使用藥物將吸食者受損的大腦修復至5~6成,再加上補助藥物來調節神經傳導物質和正常人一樣,可以讓他們神經迴路和傳導正常化,讓行為和思考也恢復常軌,並降低再次使用毒品的可能性。

上述預防毒品成癮及修復腦損傷等兩項防治毒品的方法,李宜勳主任領導研究團隊,已經在一些動物模式實驗上驗證成功,像約2%在學國高中生曾服用過搖頭丸,研究發現新治療法!中所報導的白藜蘆醇已經有治療搖頭丸損傷大腦的成效,期待能夠進行人體臨床試驗,實際幫助染毒民眾,解決社會問題。

延伸閱讀

青少年毒品防制 從用藥觀念及價值觀教育著手

防毒從邊境防堵原料開始 拉曼光譜儀讓毒品無所遁形!

校園反毒搞了這麼多年,為什麼還愈掃愈毒?

別人遺落的糖果零食別亂吃 當心你吃的是毒品

文/黃聖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