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線模糊、水腫?胰島素注射常見十大問題一次解決!

freepik

長期以來,胰島素以卓越的降糖療效,在各種降糖藥物中穩坐頭把交椅,然而在實際臨床中,接受胰島素治療的糖尿病患者不足1/3,許多患者一提到打胰島素,心裡就打退堂鼓。

究其原因,除了認識觀念上的問題,更多的是出於對注射胰島素的恐懼和誤解。下面,HEHO君就來科普一下胰島素注射的常見問題以及處理對策,希望可以掃除患者對注射胰島素的恐懼和抵觸。

1.注射疼痛

許多病人害怕打針,一看到針頭,心裡就發毛。事實上,現在注射胰島素用的都是專用注射筆,配套的針頭也非常纖細,注射時幾乎感覺不到疼痛,因此,大可不必擔心這個問題。不過特別要利益,如果針尖出現毛刺、彎曲和倒鉤,就可能會引起注射部位疼痛。

處理對策—選擇短且纖細的針頭,盡量減少針頭的重複使用,避免在皮膚有硬結的部位注射。

2.低血糖

低血糖是胰島素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副作用,症狀輕的會引起心悸、出汗、頭暈、手抖、癱軟無力;嚴重的則會導致意識恍惚、精神反常、行為怪異、昏迷乃至死亡。發生的原因,與胰島素用量過大、注射後沒及時進餐或吃得太少、運動量增加但沒及時加餐等因素有關。

處理對策-分協調好飲食、運動與用藥三者的關係,生活規律,定時定量進餐,不隨意增大用藥劑量;要學會識別和處理低血糖,低血糖一旦發生,就要立即補充含糖食物或飲料,嚴重的還應該靜脈注射葡萄糖;平時身邊要常備一些含糖小食品或飲料,以備不時之需。

3.體重增加

一些患者在使用胰島素治療後,體重會有輕度增加,這是因為胰島素可以促進組織對血糖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尿糖流失,並使多餘的糖,轉化為肝糖或脂肪儲存起來,會導致一定程度的體重增加,但同時也說明臨床治療有效。

處理對策-接受胰島素治療的患者,應極配合製飲食及運動治療;或是與醫生討論後,選擇對體重影響小的胰島素種類。

4.胰島素過敏

胰島素過敏臨床上比較少見,主要表現為註射部位的皮膚瘙癢、紅斑、皮疹及皮下硬結等等,這種情況多發生於使用動物胰島素的患者,可能與動物胰島素和人類胰島素存在結構差異,以及製劑純度不高有關。

處理對策-改用高純度的人造胰島素,這與人類內源性胰島素的化學結構完全一樣,而且雜質蛋白含量極低,幾乎不會引起過敏反應;另外要經常變換注射部位;酌情使用抗過敏藥。

5.皮膚感染

主要表現為注射部位起紅點或有紅腫,糖尿病患者皮膚出現感染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糖尿病患者組織含糖量高,這為細菌繁殖提供了溫床;其次,注射部位皮膚消毒不嚴格;第三,重複使用一次性針頭,使用過期變質的胰島素等;此外,糖尿病患者抵抗力和恢復能力都較差,使得感染容易進一步擴散。

處理對策-注射前洗手,徹底消毒注射部位皮膚,注意注射過程的無菌操作,盡量做到針頭一次一換。

6.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縮

部分長期注射胰島素的患者,會出現注射部位的皮膚隆起或凹陷,也就是皮下脂肪增生或萎縮,相較起來,皮下脂肪增生比萎縮更常見。無論是增生還是萎縮,都會影響胰島素的吸收,進而導致血糖波動。一般認為,這兩種情況,是由於長期固定在同一部位注射,以及使用非純化胰島素所致。

處理對策-盡量選擇高純度的胰島素;注意經常輪換注射部位,除了腹部,其它可供注射的部位還有還有上臂外側、大腿外側等。

7.皮膚出血或淤青

這種情況,往往是由於針頭損傷到皮下毛細血管所致。

處理對策-針頭越細,發生出血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建議糖友盡量選擇更短更細的針頭,注射後按壓注射部位5~10秒鐘,可預防出血。

8.視線模糊

這種情況多出現於開始胰島素治療後不久,原因是由於血糖迅速下降,影響眼晶狀體及玻璃體的滲透壓,晶狀體內水分溢出導致屈光度下降,引起遠視及視物模糊。

處理對策-通常無需處理,2~4週即可自行恢復,或是避免降糖速度過快,可預防這種情況的發生。

9.胰島素引起水腫

這種情況多發生於胰島素治療的初期,主要表現為顏面部及下肢水腫。這種由胰島素引起的水腫是暫時性的,大多並不嚴重,通常會在一兩週內逐漸自行消退。

處理對策-低鹽飲食,水腫多可自行消退。個別水腫嚴重的患者,可以酌情口服利尿劑或停胰島素,改用口服降糖藥治療。

10.胰島素引起神經痛

這種情況臨床比較少見,比較會發生在治療初期,表現為肢端和(或)胸腹壁疼痛,症狀出現相對較快,一般認為與應用胰島素後,血糖降得太快有關。

處理對策-在降低血糖時,需根據病情,掌握適當的速度降血糖。血糖平穩後,症狀就會逐漸自行緩解。

延伸閱讀:

最全糖尿病運動指南,讓糖友大膽動起來!

糖尿病患者也要當心你的胃,提防發生胃輕癱

糖尿病這樣吃藥會喪命啊!這「5要」千萬記得!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