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猶豫該不該打次世代疫苗!台大公衛提三大關鍵必打要素

國內剛開放 18 歲以上民眾接種次世代疫苗,基層醫師觀察其實年輕人可能因為想出國,接種意願相對踴躍,但仍有民眾還在猶豫該不該打?台大公衛學院在《新冠肺炎防疫園地》中提到,今年 5 月是國人追加劑施打最高峰時間,當時產生疫苗效益隨著時間下降,必須施打次世代疫苗以提升預防住院保護力。尤其是已經打過康復過的確診者,再打疫苗可以產生 25-100 倍的混合免疫效果。

疫苗接種超過八個月!保護力只剩三成

台灣正式走向開放的政策,衛福部部長薛瑞元表示:「國境解封會繼續進行,因目前境外移入確診比例和個案數都是相對偏低,至於國內目前處在高原期,但重症沒有增加,醫療量能還夠,綜合判斷來看,目前在等待的就是確診數真正往下走的趨勢。」

除了監測確診數目以外,對於 Omicron 疾病進展指標監視,也能觀測各個病程的走向,台大公衛學系陳秀熙教授表示:「在不同月份中的現況,動態時序上疫情進展指標監視,發現在五、六月份因為 BA.2 流行,在輕症轉向中症的個案數到達高峰點,隨之在八、九月份開始下降,顯示近期流行 BA.5 個案數進展是有得到控制。」

而台灣近兩週中重症發展雖然受到 BA.5 影響,中症率略有上升趨勢,從上週每百萬人分之 4.63 增加至 4 .71,表示抗病毒藥物使用有效控制中症率,但想要有效下降中症率,應加強次世代疫苗施打,特別是 50 歲以上民眾更為重要,不容忽視。

資料來源:新冠肺炎防疫園地

在接下來廣為開放的階段,若輕症到中症有上升趨勢即應提高警戒。另外,值得注意的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是第一追加劑疫苗,預防住院效益仍會隨時間下降,陳秀熙說:「如果接種 8 個月以上時保護力只剩 30%-40 %,而台灣原始株疫苗施打幾乎已經超過六個月,喪失避免住院的保護力。」

多數民眾追加劑保護效力已過

各年齡對於施打疫苗的保護力,都會隨著不同時間開始下降,特別擔憂 65 歲以上的族群保護力下降到 50% 以下,加上台灣今年 5 月是追加劑施打最高峰,當時產生的疫苗效益也會隨著時間逐漸下降。

面對還在猶豫該不該打次世代疫苗的族群,陳秀熙提出三大關鍵該接種的原因:

  1. 構建免疫防火牆:疫苗免疫力與自然感染形成雙層防護,阻止 10-12 月 BA.5 小波流行,可能造成社區或職場大群聚感染,次世代疫苗至少抗體可以保護感染約 2 個月。
  2. 接種已超過半年以上:最新研究顯示第一世代疫苗追加劑超過 4-6 個月預防住院在所有年齡層降低一半,然而台灣大部分第三劑都已超過6個月,為減低住院應施打新世代疫苗。
  3. 預防長新冠:自然感染後加上新世代疫苗可以預防 long-COVID 。

康復者再打疫苗增加25-100倍抗體

另外,對於次世代疫苗作為追加劑保護效果多好?新的一篇研究透過接種 BA.1 次世代疫苗對於 29 天內中和抗體濃度,對照傳統第一代疫苗中和抗體反應,發現 BA.1 次世代疫苗優於原始疫苗,而且對於有沒有確診過都能提供很好的保護。

若進一步推估疫苗預防 BA.4/5 保護效益,在預防感染部分原始疫苗為 58%、BA.1 為 70%,而預防重症效益為 80% 以及 90%。會不會因為自染感染過就不會再次感染,

外界也最常問的是感染過的人是否還需要打疫苗?北市聯醫仁愛院區急診賴昭智醫師提到:「有研究針對已經過去感染康復的人再接種疫苗,疫苗產生的免疫力會比沒有感染的人增加 25-100 倍抗體反應,加強B 細胞和 CD4+T 細胞的反應,對於變種病毒具有更廣泛的交叉保護。」

資料來源:新冠肺炎防疫園地

其實康復的人在接種疫苗可以得到更好的保護效果,同時也可以減少約一半再次感染的風險,賴昭智仍然鼓勵確診過後還是需要接種疫苗避免重症。

1.參考資料:新冠肺炎防疫園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BF.7 是什麼?將成為新的主流病毒株?專家較擔憂這些問題
桃園118名未滿3歲幼兒誤打國光疫苗!打錯疫苗會怎麼樣嗎?
新北市新冠疫苗、流感疫苗如何預約?五大對象可從平台預約節省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