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完補充的電解質沒有「鉀」,心臟可能受不了!

freepik

一般我們補充電解質的時候,都只會想到鈉離子,雖然汗水中流失的大部分是鈉離子沒錯,但還是會有少部分的鉀離子;而且腎臟平衡鈉、鉀離子的量時,如果鈉太多,也會排擠掉一些鉀離子的成分,所以也應該隨時記得補充鉀離子。

鉀離子的功效

電解質不足、過多是我們很難自己知道的事情,而鉀離子更為特別,身體中有98%的鉀離子在細胞內液,只有2%在細胞外液,形成一種動態平衡;要維持這種平衡,必須透過鉀離子、鈉離子之間的主動運輸,也就是說,鈉離子跟鉀離子的比例,正是維持電解質平衡的重要因素。

存在細胞內液的鉀離子大部分在骨骼肌中,可以協助骨骼肌接收神經傳導的訊號,充分達到肌肉收縮,所以缺鉀的人,也可能出現抽筋的症狀;而鉀離子也跟心肌的收縮、醣類的合成、蛋白質合成、細胞代謝生長有關,如果量不平衡,這些功能也會跟著出問題。

低血鉀症

缺乏鉀離子時,細胞會從血中將鉀離子移進細胞內部,造成血中鉀離子過低,形成「低血鉀症」,一般來說,短期間內過度流失鉀離子可能是使用利尿劑,或是腹瀉、嘔吐,還有大量出汗;另一個原因則是日常攝取不足,同時又攝取高鈉飲食,導致離子不平衡。

低血鉀症是指血鉀濃度小於3.5mEq/L,在輕度時,身體不會出現症狀,但中度就會開始出現抽筋、肌肉疼痛等症狀,到了小於2.5mEq/L的重度情況,則會有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跳過快等情況;心跳過快時,心臟耗氧量會增加,所以引起頭暈、呼吸困難,甚至最後可能心因性休克。

如果患者還在輕度的範圍,可以吃含鉀的食物,像是平時可能常吃高鈉飲食的一般人,就可以透過香蕉、綠色蔬菜來補充鉀離子;但如果是因為腹瀉、嘔吐、使用利尿劑導致血鉀不足,建議口服鉀離子補充劑,避免造成心律不整的風險。

高血鉀症

高血鉀症則是指血鉀濃度大於5.5mEq/L,也有2個原因,一個是攝取過多,一個是無法排出。因為鉀離子有90%左右都是經由腎臟調節、代謝後從尿液排出,所以腎功能不佳的人很容易有高血鉀症;而且在腎功能不佳的人會嚴格限制高鈉飲食,反而讓身體離子不平衡,而且替代高鈉的飲食裡多半含有比較多的鉀,所以腎臟病患的飲食忌口必須把鈉、鉀都考慮進去。

而比起慢性腎臟病患來說,急性腎臟病患因為不清楚自己的腎臟功能問題,也因為尿量變少,更容易出現高血鉀症;而高血鉀症跟低血鉀症同樣會引起心臟問題,也會導致心律不整、肌肉痙攣、甚至心跳停止,所以出現噁心嘔吐、心臟不舒服等症狀,一定要趕緊就醫,不能自以為是低血鉀,結果補充了香蕉反而症狀更嚴重。

怎麼補充鉀離子

因為日常生活中很難去發現電解質的不足,而且沒有改變飲食習慣,電解質只會越來越不平衡,這種症狀不只會持續、還會越來越糟,而且低血鉀、高血鉀症帶來的心臟不舒服,因為一開始只是少部分症狀,有些人覺得「休息就好」,反而讓身體鉀離子沒辦法在第一時間平衡。

如果是想要吃到正常的鉀含量,其實大部份的蔬菜、水果、肉類都有含鉀離子,按照國民健康署公佈的一餐營養攝取,只要吃到一份拳頭大的水果、一份手掌大的蔬菜、半個手掌大的肉類,其實就補足了鉀離子的一天2~6公克的所需。

但對於想要限制鉀離子含量的人來說,尤其是腎臟病患者,並不是不吃這些蔬菜水果,而是在吃之前,可以先用清水汆燙,把菜湯、肉汁倒掉不喝,並在選購相關產品、或是想買低鹽低鈉產品的時候,注意看包裝上的鉀含量,就可以避免大部份的鉀離子來源。其他的細節,則視每個人身體情況不同,可以詢問營養師之後使用不同的方式。

延伸閱讀

6大含鉀食物解決健康危機

慢性腎病者不能亂吃!請注意6大飲食地雷區

文/盧映慈 圖/何宜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