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ID-19/新冠肺炎真的流感化了嗎?公衛專家拿數據剖析流行趨勢

邊境開放後,走在台北街頭隨時可看到外國人,近期確診數也仍穩定的下探,難道新冠肺炎真的已經流感化了嗎?台大公衛學院今日在《新冠防疫科學園地》拿出各項數據探討此議題,發現國際與台灣在 Omicron 流行之,有疫苗普及施打以及抗病毒藥物之下,已將 COVID-19 死亡率控制與流感相近,逐漸達到「流感新冠肺炎」趨勢。

防疫模式走向更多「自主性」

台灣經過 BA.2、BA.5 兩波感染大流行之後,國內約有 60 %族群是有免疫族群,是抵抗新型變種病毒株很重要的防火牆,年輕人走向無症狀、輕症,但少部分年長者仍可能染疫衰弱死亡,但不可否認一切是走向流感化的趨勢,面對新常態生活的適應。

尤其這週就面臨國內九合一大選,台大公衛學系陳秀熙教授指出:「新常態仰賴民眾自主防疫的落實,當日包含口罩、社交距離都能減少感染,避免未來新型變異株 XBB 及歐洲流行 BQ.1 發生大流行,防止流感化下仍造成衰弱族群因中重症死亡。」

「致死率」跟「死亡率」差異

目前台灣中重症、死亡在各年齡層有下降趨勢,但 COVID-19 真的走入「流感新冠肺炎」趨勢嗎?或許可以從「致死率」、「死亡率」進行判讀,只是民眾最常搞不清楚「致死率」跟「死亡率」的差異性。

  • 致死率:「死亡人數」除以「感染確診人數」,指已經感染確診新冠肺炎者,有多少人死亡的百分比,通常用來評估得到這個疾病後死亡的風險。
  • 死亡率:「死亡人數」除以「族群人數」,代表這個族群當中有多少人死亡。

台大公衛林庭瑀博士指出:「過往在Delta、Alpha都會用此數據評估,但後來發現太多輕症、無症狀的患者並沒有通報,此數值會有失真的情況,進入Omicron 後更多時候都以死亡率作為比較。」

英國新冠致死率與流感差不多

上述數值的改變,除了病毒變異之外,同時也需要考量「疫苗接種」及「抗病毒藥物」使用之下的差異,林庭瑀拿出英國真實數據來比較流感及新冠肺炎。

英國研究從最一開始 2020 年 5 月 COVID 病例致死率最高達到 15 %,遠大於流感致死率 0.1-0.2%,但進入Omicron 時期以後致死率明顯下降到 0.35%,隨著時間致死率再往下探到 0.14 %,林庭瑀庭言:「其實新冠致死率已經跟流感致死率差不多,達到流感化的趨勢,也是依據這樣數據英國也慢慢走向解封。」

資料來源: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

而台灣在去年第一次去年遇到 Alpha 大流行時致死率最高一度到 7 %,但進入 BA.2、BA. 5以後致死率已控制在 0.3 左右,而台灣國內流感致死率比英國稍高落在0.34%,似乎也非常接近。但陳秀熙提醒:「每個國家流感致死率因為季節變化、流行情況、醫療能量不同,各國之間是很難做比較。」

疫後更注重併發症、免疫力下降問題

考量到「致死率」確實會受到通報數量的影響,林庭瑀進一步比較英國流感跟新冠的中重症及住院率差異,發現新冠住院率是略高於流感,但在重症率上則是非常接近,但從國際間與台灣在 Omicron 流行,因為有疫苗與抗病毒藥物,已將 COVID-19 死亡率控制與流感相近,逐漸達到流感新冠肺炎趨勢。

病毒演化的特性雖走流感化,仍要注意 Omicron 很多都是感染合併症而產生死亡,包含免疫缺乏、其他嚴重共病族群,因為感染而死亡的人,大部分都是流感的特徵,因其病毒侵襲了衰弱族群,以及 Omicron 感染合併症死亡的趨勢。

目前台灣整體社區保護力,在 BA.2、BA.5 感染、次世代疫苗和第四季追加劑後,保護力大約有 61 %,但陳秀熙提醒:「新冠肺炎會逐漸趨向於流感,但仍不可忽視的是感染後所產生併發症、免疫力下降所產生死亡。

至於,COVID-19 是否會變成季節性疫苗,仍需要更多研究來支持,在抗病毒藥物方面除了口服注射,還有單株抗體,這些都是未來研究所要探討。

1.參考資料:新冠肺炎防疫科學園地

文、王芊淩/圖、何宜庭

延伸閱讀
確診可以應考卻不能投票?王必勝曝數據、關鍵
世紀病毒「伊波拉」致命率50%、無疫苗!WHO籲各國準備應對 台灣需擔心嗎?
美國死亡率 1 月中旬恐上升!日本確診數激增 全球疫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