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骨再生不是夢!關節退化也能用「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

台灣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 15 %,估計全台有 350 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但面對這樣問題除了全人工關節置換,還有哪些治療方法?隨著《特管法》開辦以來,「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也成了患者新治療選擇。

膝蓋軟骨磨損後難再恢復!

人體的髕骨與脛骨內有「軟骨」,為透明具有黏性及彈性,主要是保護骨頭間的撞擊及傷害,功能就像是汽車避震器,但當年齡增長時會有所磨損,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坦言:「軟骨因為沒有血管及神經分佈,一旦磨損或損傷就很難再恢復,是不可再生的。」

面對膝關節問題,主要看患者軟骨缺損與症狀嚴重程度,決定使用復健、口服藥物以及關節內注射等非手術療法緩解症狀,或是手術治療、更換人工膝關節,雖然傳統治療雖能延緩關節炎惡化,但因為無法重建透明軟骨,許多患者最終仍然免不了需要接受人工關節置換。

新技術移植細胞可達到「軟骨再生」

如今醫療技術的進步之下,「自體軟骨細胞」技術越來越成熟,杜元坤表示:「早年有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的自體軟骨移植,但軟骨細胞經培養後,不能進行整層移植,治療效果不理想,無法用於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所造成的軟骨缺損。」

而最新從日本引進的技術,杜元坤解釋:「它是利用環境溫度變化進行細胞培養以及剝離,當溫度較高時,細胞可以貼附生長,一旦溫度降低,就能造成整層細胞剝離。」

細胞軟骨細胞層片不僅治療軟骨缺損,更能治療退化性關節炎、反轉老化的病變,杜元坤進一步說明:「移植的細胞可以堆疊三層到五層,根據病患的需求量身訂做,更重要的是,能成功培養出片狀、柔軟的『透明』軟骨層片。」

至今義大醫院從 2020 年 4 月開始至今已收治 61 名「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病患,年齡介於 25-70 歲之間,所有病人都是曾經吃過長期止痛消炎藥無效。治療後目前有 14 人已經追蹤 2 年,有 6 成完成雙邊膝蓋手術。術後追蹤發現,主觀感受明顯進步外,經過 MRI 追蹤檢查也可看到患者透明「軟骨再生」,而且可以回到正常軟骨厚度,部分人甚至達到完全健康膝蓋的狀態。

膝蓋軟骨細胞層片治療符合五大條件

目前膝蓋軟骨細胞層片治療適應症有以下條件:

  • 年齡介於18-70歲
  • X 光片診斷為中度以下(未達第四級)退化性關節炎
  • MRI 影像診斷為膝關節軟骨缺損
  • 適當大小之軟骨缺損部位面積
  • 患者可合併接受膝關節矯正重建手術,包含高位脛骨截骨矯正手術

杜元坤也分享臨床收治個案的情況,一名喜愛打籃球的 57 歲吳先生,膝關節提早退化不僅日常活動疼痛不適,就連停好車、離開駕駛座,都還得先「暖身」一陣子,等膝蓋解「凍」,自從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讓膝關節活動度大幅改善,可以再度邁入健身房,重拾健康生活。

不過,並不是所有軟骨缺損的患者都適合細胞層片移植,杜元坤表示:「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

義大醫院也在正在評估未來是否有機會將這項技術擴大使用於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近來也完成以 IPS 細胞誘導性全能幹細胞與外泌體注入關節腔、促進關節軟骨再生的實驗,希望有朝一日不需先取自體軟骨細胞培植層片,就能幫助病友完成治療。

文/王芊淩、圖/巫郡俊

延伸閱讀
如何判斷膝關節受傷嚴重性?醫師公開傷害膝關節的5大運動「籃球、跑步都上榜!」
人工膝關節置換有哪些手術可以選?一次明瞭「傳統手術」和「微創機器人手臂」差異
膝蓋痛就要換人工關節嗎?退化性關節炎治療 7 大 QA 一次說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