揪出體內潛在癌症!這3種癌症篩檢要認識

日前香港知名女歌手鄧紫棋在臉書寫下,「因為我的家族有癌症病史,而乳癌又是中港兩地最多婦女罹患的頭號癌症,所以最近我接受了一個癌症基因測試來了解自己患上遺傳性癌症疾病的風險。」檢查結果是陰性的,雖然此篇留言一開始著實讓人驚嚇,但後面鄧紫棋也正面表示,透過現在的科技讓人可以知道身體的寶貴資訊,就算報告結果呈現陽性,她也寧願及早知道並採取預防措施,改善生活方式來防範於未然。

在台灣,癌症長年盤據台灣十大死因榜首,根據中央健保署公布的數據顯示,105年癌症醫療費用總支出共為845億元,會有如此高金額的支出,都因在確診罹癌後,分期都在三至四期,通常第一線的藥物已無法抗癌,就需要使用更高價的二、三線標靶治療,或是現在要價數十萬至百萬的免疫療法,所耗費的費用就更加龐大。

減輕癌症治療費用 關鍵在「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預防勝於治療的的健康意識是一般大眾所認知而接受的,所要耗費的治療費用也比較少。常見的癌症篩檢有2種,一個就是政府補助的4大癌症篩檢,是針對台灣常見的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口腔癌的各項篩檢,及常被列為防癌健檢中的抽血項目之一的「腫瘤標記」,是種醣蛋白類,是某些癌細胞在生長過程中,本身製造分泌出來的,或是影響鄰近正常細胞使之生成的物質,可在患者的血液、尿液、或組織中偵測到這些物質的出現,其含量的變化可用來辨識腫瘤,但不能直接用於診斷或排除癌症。

再加上現在新技術的發明,現在用基因檢測的方式來做癌症篩檢,讓檢驗結果更加精準,且朝向個人化醫療發展!

如何選擇篩檢方式? 

對於無家族遺傳性或特殊疾病風險的一般民眾,為避免假陽性、過度診斷和過度治療等問題,可依照衛服部及專業機構的體檢指南進行篩檢;若個人對於某癌症有疑慮,建議跟專業的醫生商討後,再決定需進行的篩檢項目。 

文/黃聖筑、彭幸茹  影片編輯/彭幸茹

 

延伸閱讀:

打破糖化血色素的4個迷思

肝臟權威簡榮南:脂肪肝患者,你得「它」的風險是常人3倍!

血壓太高怎麼辦?不吃藥也能控制血壓的8種方法

本文整理自《癌症篩檢該不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