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老人照護 唯有「醫養結合」才是解方!

高齡化的台灣,老人照護一直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指出,台灣的高齡照顧問題出在「醫中無養、養中無醫」,而唯有「醫養結合」,才能夠真正照顧到長者們的。

黃勝堅表示,台灣的居家醫療其實從1995年就開始做了,但是一開始醫生是用輪流去的方式,走馬看花,根本無法深入瞭解慢性病的病人;再加上不能開藥,醫生的存在感就更低了。

「病人跟家屬都反應,居家醫療的護理師都非常好,因為護理師是固定的,他們會協助還鼻胃管、換尿管、換藥,相較起來,這些每次都來不一樣人的醫生,好像沒什麼功能,」黃勝堅指出。

重複用藥的問題還有待改善

2016年後開放居家醫療醫生可以開藥,但黃勝堅發現,病人家屬還是喜歡去醫學中心拿藥,「這些人的花費是很驚人的,因為他們同時使用居家醫療跟常規醫療,兩邊重複拿藥,有問題就往急診送。在這些人沒有照顧好以前,我不承認我們的健保覆蓋率是好的。」

「這些重複拿藥的問題,我們統計過,平均每個人一天要吃16顆藥,最高紀錄是27顆,這還不包括病人自己買的藥,」黃勝堅指出,重複使用藥物會影響中樞神經,容易跌倒。「你已經做到居家醫療了,還沒辦法減少這些問題的發生,不是很奇怪嗎?」

黃勝堅表示,病人寧可跟沒看過他的醫療中心醫生拿藥,都不肯跟來到家裡的居家醫生拿藥,問題就出在沒有建立起醫病互信。

「居家醫療的質跟量要建立起來,現在量可以了,但質還待加強,」現在,北市聯醫的團隊進入,將平均用藥降低到7.5顆,便是期望提升居家醫療的「質」。

醫養串連,走入社區是關鍵

黃勝堅表示,許多居家醫療的人員都有這個疑問-病人哪裡來?他依照過往經驗,分析出3個主要的途徑,「里長、個管師在社區串門子偶然發現,以及有人發現醫療人員主動來詢問的。」

黃勝堅也提到,那些還可以到外面串門子的老人都不是問題,有問題的人常常門都出不來,甚至連里長都不知道,」這些人從社區裡消失了,於是,個管師就需要得到社區的信任,慢慢把這些人找出來。

黃勝堅建議,「有關於醫養結合,中央只要訂定一個友善的法規,剩下的讓下面因地制宜,」他舉例,日本現在就是用因地制宜的方式,讓社區找到最合適的方式,來實現醫養結合的目標。

延伸閱讀:

北市聯醫總院長黃勝堅:沒有關懷的照顧,跟餵狗有什麼不同?

大型醫院跨足健檢市場,到底打的是什麼算盤?

照顧老年糖尿病患者,這8點你注意到了嗎?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