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只有脂肪肝要提防,教你3招檢查內臟脂肪厚不厚

談到體脂肪過多的問題,一般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鮪魚肚或是啤酒肚,就是腹部的皮下脂肪堆積了一大堆無法燃燒減,第二個想到的應該是脂肪肝,台灣肝臟基金會指出,全台有30%的成年人有脂肪肝的問題,這種因為物質文明進化衍生的「國民病」,也是大多數人關注的脂肪問題。但卻很少人會去關注潛藏在每個人腹腔內的「內臟脂肪」的問題。

什麼是內臟脂肪?它會造成哪些疾病?

所謂的「內臟脂肪」,是指附著在人體腹部、胃腸周圍的腸系膜,(為了固定支撐腸子位置的薄膜)上的脂肪組織。適當程度的脂肪是有存在必要的,它具有支撐、固定、保護內臟的功能,但內臟脂肪的增加與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都有很密切的關係。

簡而言之,內臟脂肪率比較高的人,根據HEHO同仁所寫的《要怎麼甩開過多的內臟脂肪呢》一文所說,過多的內臟脂肪會破壞人體訊息傳遞訊號,讓油脂從器官外部堆積到器官內部,而且內臟脂肪除了造成水桶腰或脂肪肝,還會擠壓腸胃、影響消化而導致便秘。

換句話說,內臟指肪過多的人也就是內臟比較不健康的人。造成內脂過高的原因,除了真的過重太多之外,大多是飲食及作息造成的。例如熬夜、喜歡吃紅肉、油炸、飲酒過量、不喝水等,都會造成肝腎等的負擔,所以肚子裡內臟就需要更多的脂肪來保護。

如何判斷自己內臟脂肪是不是太多?

有些人內臟脂肪過多就會呈現小腹突出的肥胖特徵,但有些人卻不會有這樣的明顯外觀特徵可供判別,往往就成了「隱型肥胖」,所以需要用一些方法來自我檢測是有內臟脂肪過多的問題。以下就提供3個檢測方式:

觀察糞便:

透過檢視自己糞便來辨識身體的健康程度,是一種不錯而簡單的檢測方式,如果糞便是呈金黃色,而且每次上廁所的時候都不會感覺到排便困難的話,那一般就是代表內臟的脂肪並不是很多,不會因為內臟脂肪擠壓腸道而造成便秘。

二、檢測膽固醇

膽固醇是檢測人體脂肪多寡的一項重要指標,正常的標準檢測值是110到200mg/dl,如果膽固醇檢測值超出正常值,也代表內臟脂肪比較多,而內臟脂肪正常的話,膽固醇的數值一般也不易偏高。

三、測量內臟脂肪指數:

檢測內臟脂肪指數是先照射腹部電腦斷層掃瞄(CT),再將掃描影像的內臟脂肪面積大小分為30 個階段,再利用公式計算出指數。

如果內臟脂肪指數是在1-9,但表內臟脂肪正常的標準等級,如果是在10-14間,則代表內臟脂肪偏高的肥胖等級,如果是超過15到30之間,就代表內臟脂肪過高的危險等級。

如何減少內臟脂肪?

面對內臟脂肪過多問題的人,要想改善狀況,其實就跟想減肥的人一樣,首先就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少吃垃圾食品,多吃蔬菜水果,保持均衡營養,並保證每天喝充足的水。其次,要改變不良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抽菸與喝酒。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固定運動的習慣,透過恆常的運動,讓自己的內臟脂肪得以燃燒消耗。

延伸閱讀:

教你4招  展開搶救脂肪肝大作戰

43%的上班族都有脂肪肝,要想逆轉就吃這6種食物

科學研究:脂肪肝不是只有肥胖才會有,睡眠不足也會出狀況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