紮根東台灣做癌症篩檢 花蓮慈院副院長許文林獲醫療奉獻獎

從事放射治療臨床工作41年的花蓮慈濟醫院副院長許文林,16年前來到花蓮,與團隊共同推動建立起癌症醫學中心及社區醫學部,一次次的社區往診與義診,讓許文林與病人及家屬建立起信任的醫病關係,也讓他榮獲2018年花蓮縣醫師公會第11屆醫療奉獻獎。

65歲的許文林在屏東出生,人生有將近1/4都在花蓮度過,回想起16年前接到花蓮慈院院長林欣榮的電話,希望他能幫忙找人來花蓮建立癌症醫學中心,一時之間找不到人,許文林就想,「要不然就自己來吧!」後來在身為慈濟會員的母親支持下,許文林來到花蓮,就這樣被花蓮黏人的土黏了超過16年。

「病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

「癌症篩檢是防治癌症很重要的一環,而要做好癌症篩檢就一定要走進社區,」許文林表示,東部地區地理狹長,加上人口族群及生活型態的關係,許多住在部落的民眾年紀很小就開始接觸「香檳酒(香菸、檳榔、酒)」,所以,口腔癌、食道癌的病人比例幾乎都是排名全台前幾名。而要改善這個問題,就要走到社區、部落民眾的生活之中,從源頭做衛教、篩檢等防治工作。

「病苦的人走不出來,有福的人就走進去,」許文林表示,證嚴上人曾經說過的這句話讓他到現在印象還是特別深刻。所以,為了真正走到民眾的生活之中,許文林帶著個案管理師、社工與志工一起去往診;之後更承擔起慈濟東區人醫會召集人的責任,每個月跟著義診團隊走遍東部地區各鄉鎮,北到宜蘭的蘇澳,南到台東綠島、蘭嶼都能看到人醫會團隊的身影。

針對鄰近山地離島缺乏醫療資原之鄉鎮地區,東區人醫會至今已走入了近170個社區、部落與機構,476場次的義診、衛教講座,服務近10萬名有需要的鄉親,希望能讓偏遠地區的病人,不必辛苦奔波外地求醫。許文林說,要做好一件事是需要整個團隊一起合心協力,就像每個月的慈濟人醫會義診一樣,不光是有花蓮慈院醫師的投入,還有其他醫療院所的醫師、護理師、藥師及行政團隊等很多人共同成就。

跨不出白色巨塔,怎麼能明白疾病?

在花蓮行醫16年的過程中,許文林說,花蓮慈院是醫學中心,在這裡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疾病,但是如果不跨出去醫院,有時候很難了解病人生病的真正原因。

許文林表示,在居家往診的時候,發現很多病人是獨居的長者,其中有一位換過人工膝關節與髖關節的阿嬤讓他印象很深,因為年紀大加上早期環境條件不佳,阿嬤接受過的教育程度有限,看著阿嬤面對一大堆慢性病藥物一臉無奈,就請護理師幫忙整理,看看藥物有沒有過期,再用畫圖的方式方便阿嬤記住藥物該怎麼吃,雖然花很長的時間,但是這一切都很值得!

「感恩這片土地給我學習的機會,」對許文林的醫師生涯來說,團隊跟保持感恩與學習的心很重要。因此,許文林常常參與海內外的義診,也常常帶著醫學生與新進醫師去參加義診。

許文林說,資源是有限的,如何運用有限資源做出適當安排,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現場親身體驗,讓學生感受到病人真正的需求,未來他們就能學習做出更完整適當的治療計畫。

延伸閱讀:

長照就是躺在家沒尊嚴?錯!中風奶奶積極復健圓出國旅遊夢

9歲腦麻女孩用機器人學站立 3年百次訓練 期望靠自己走出第一步

心臟「沒長牆」6歲女治療遇瓶頸 醫生:健保忘了這群孩子!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