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知道自己得了白內障?症狀、治療一次說清楚!

iStock-984846596

老張從年輕的時候,就一直有1000度的高度近視,所以他已經習慣沒有眼鏡就是霧茫茫的世界。但今年邁入60歲的他,最近開始覺得總是看不清楚,他想說自己也差不多要老花了,就沒想太多,卻沒想到視力越來越惡化,到後來根本幾乎看不到,才知道自己得了白內障

白內障真的是老年人的「視力殺手」

根據健保資料統計,50歲以上的國人有60%都有白內障,60歲以上更直接飆升到80%、70歲以上更有90%的人都有白內障的問題,幾乎可以說是一個「無法避免的通病」。不治療的話,就像《白內障不治療,等到水晶體「煮熟」可能產生這些併發症!》這篇文章提到的,最終會走向失明。

眼睛的水晶體從胚胎時期就開始發育,外面包覆著一層囊,可以說是身體的最原始組織,但隨著退化,水晶體會慢慢變硬,就像一顆煮熟的蛋白,從透明變成白色,擋住物體的投影、導致看不清楚,這就稱為「白內障」。

物體的影像會穿透眼角膜、投射在水晶體上,最後經由視網膜傳到視神經,可以把水晶體想成一面透鏡,當這個透鏡髒了,不只會看不清楚,連顏色都會改變。

所以一開始的白內障症狀是視力模糊,就像是戴了一隻沒擦乾淨的眼鏡,好像看不太清楚,但還不會影響日常生活、也還看得到東西,只是晚上開車、走路,會變得很困難。如果沒有治療,接下來會覺得「整個世界都褪色了」,原本明亮的顏色變得昏暗,會把亮黃色看成棕色,時間更久之後,會分不清楚藍色、紫色的差別。

怎麼知道自己得了白內障?

除了視力模糊、看物體的顏色改變(色調改變)之外,特別要注意的是,有些人的白內障,會有一個「第二春視力」,也就是本來看不清楚、後來突然看得很清楚,這其實是因為水晶體膨脹後,改變視覺投影,讓眼睛暫時抵消老花的模糊感,一旦水晶體繼續膨脹下去,視力就會再一次模糊。

而水晶體膨脹的現象,主要是因為水晶體中間的「核」變得特別硬,也因為投射位置改變,當第二春視力過了,會讓近視暴衝,原本600、800度的近視,變成1200、甚至2000度都有可能。

因為視力越來越模糊,光線基本上很難投射進去,就開始會有畏光的症狀,而且會出現複視、把一個東西看成2個,這時如果再不去治療,不只暴衝的近視度數會造成很大的生活危險,等到水晶體「煮熟」了,視力大多只剩0.1,也會出現各種併發症,視力很難救回來。

白內障怎麼辦?

現在治療白內障只能動手術,將混濁的水晶體替換成人工水晶體,現在矯正後視力小於0.5,或是有特殊工作需求,像是職業駕駛、外科醫師,動白內障手術可以獲得健保給付「球面單焦」的水晶體;其他多焦點、矯正散光等特殊水晶體,就要自負跟健保給付之間的差額,一般都在6萬元以上。

不過球面鏡片的問題就是有球面像差、色相差,球面像差會導致沒辦法聚焦在同一點,色相差則是會有顏色的誤差,所以雖然可以恢復視力,夜間卻也不適合使用,因為進入眼睛內的光線會不夠、一樣看不清楚;但非球面的水晶體自負差額大約3萬元左右,相對來說比較是可以負擔的狀態。

不過這些貴的水晶體,有些人其實也不一定合用,國泰醫院眼科主任侯育致說,其實多焦點的水晶體,雖然說可以上面看遠、下面看近,不用再戴眼鏡矯正,「但那是把自己的視力分出去,上面1/2、下面1/2,如果你本來就高度近視,再分下去,遠還是近的確都可以看到,但都看不清楚。如果視網膜比較脆弱,或是青光眼的人,就更不適合,我知道有些醫師喜歡推薦多焦,但我會選擇做單焦。」

但是白內障手術有很多併發症,真的要做嗎?

侯育致也提到,白內障的確是個手術、也有風險跟併發症,這是任何手術都會有的,「但是每年我們做幾萬個白內障手術,併發症大概萬分之一而已,有些人手術後覺得不舒服,覺得癢或是痛,其實是因為手術會有一段時間出現乾眼症,應該要記得點人工淚液來保養。

而大家擔心的角膜水腫、眼壓高,侯育致說,手術畢竟對身體來說是開一個傷口,所以結束後出現癒合狀態的水腫、眼壓高其實是正常的,「大概1個月症狀就會消失,但我都會觀察半年以上,要做的不是自己擔心,而是定期追蹤、回診,因為任何手術都要觀察是不是有破皮、感染,自己擔心、不去找醫生反而更危險。

侯育致也提到,如果因為擔心併發症或手術風險而不去處理白內障問題,等到過熟再來手術,更容易發生併發症,如果真的不處理,就等於是放著讓它失明,「不去手術,發生青光眼,一樣會有角膜水腫,會覺得癢、痛、異物感,或是頭痛,非常不舒服,不如早點解決這樣的問題。」

延伸閱讀

50歲以上都有白內障!動完手術可以擺脫眼鏡嗎?

6種營養素,預防白內障、黃斑部病變

白內障不治療,等到水晶體「煮熟」可能產生這些併發症!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