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以為快速長高是好事,可能是你腦裡的「小豌豆」出狀況了

iStock-635944692

中國大陸河南省鄭州有位32歲的男子郭明陽,原本樣貌清秀的他,從17歲開始外型發生劇烈變化,不僅手掌、腳掌變得厚實,下巴、前額骨越來越凸出,原以為是青春期發育,沒想到接著嘴唇變厚、外翻無法閉合,說起話來模糊不清,還有視力模糊等症狀,兩年內身高還爆增到180公分,家人帶著他遠赴北京的醫院接受嘴唇、眼睛的整形手術,但狀況並未改善。

後來親友發現他的症狀很像是肢端肥大症,才趕緊去醫院進行檢查,發現原來是因為他的腦裡長了個約棒球大小的7公分腦下垂體瘤,刺激生長激素分泌過量,才引發肢端肥大的外型變化與快速長高。後來跨海來台,到花蓮慈濟醫院開刀切除腦下垂體瘤,再經過30次的放射線治療,才讓超標的生長激素降回標準值。

讓郭明陽得到所謂「巨人症」的腦下垂體瘤,就是腦下垂體所生長出來的良性瘤,在談腦下垂體瘤之前,先來了解一下腦下垂體是個什麼東西。

腦下垂體是人體的分泌中區

 腦下垂體就像是一顆豌豆狀的腺體,位於人體的大腦底部「蝶鞍」的裡面。垂體可產生多種激素,每種激素都可影響人體的某個特殊部位,等於是具有調控大多數其他內分泌腺的功能,所以稱為「分泌中樞」。

腦下垂體可以產生的激素包括生長激素可促進生長發育,促進蛋白質合成及骨骼生長;催乳素可以促進乳房發育成熟和乳汁分泌;促性腺激素可以控制性腺,促進性腺的生長發育,調節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濾泡刺激素可以促進男子睪丸產生精子,女子卵巢生產卵子;黃體生長激素可以促進男子睪丸製造睪丸酮,女子卵巢製造雌激素、孕激素,幫助排卵;催產素可以促進子宮收縮,有助於分娩。

腦下垂體腫瘤是什麼,會產生什麼症狀?

腦下垂體瘤是一種從垂體前葉和後葉及顱咽管上皮殘餘細胞所發生的腺瘤,幾乎都是良性的,前面所說的蝶鞍可以保護腦下垂體,但僅為腦下垂體留下很小的擴展空間,所以只要長出腺瘤,就可能會壓迫到垂體本身,甚至是週邊的神經。

所以,許多與腦部神經組織有關的病症都可能和腦下垂體腫瘤有關。例如頭痛、巨人症、月亮臉、肢端肥大、無懷孕泌乳、不孕症、月經不規則、性功能低下、頑固的高血壓糖尿病、精神不濟、疲憊不堪、尿崩症、視野缺損、突然發生的失明等,都可能和腦下垂體腫瘤有關。

近年來,腦下垂體瘤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僅次於膠質細胞瘤和腦膜瘤,居顱內腫瘤第3位,約占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據流行病學臨床調查顯示,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腦下垂體瘤,而在30到40歲,以及60到70歲則是兩個明顯的發病高峰。而就性別來看,女性(尤其是停經前的女性)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

腦下垂體瘤需要動手術嗎摘除嗎?該如何治療?

 有相當高比例的良性腦下垂體瘤是沒有臨床症狀,或是症狀並不明顯,如果是直徑小於1公分的無功能性垂體瘤,沒有壓迫到周邊神經組織,也可以不必急著進行手術摘除,可以透過定期MRI檢查來觀察發展狀況,如果沒有長大的跡象,就不必進行手術,但如果是直徑大於1公分,或者是已經壓迫到周邊神經組織,造成前文所說的各種症狀,就必須進行手術摘除。

過去進行腦下垂體瘤的手術都都需要開顱,或是掀開嘴唇再由鼻竇進入,由於現在的內視鏡設備越來越精良,生物製劑科技也越來越能有效止血,所以經鼻穿越蝶竇的內視鏡腫瘤取除手術已經越來越普及,可以處理絕大多數的腦下垂體腫瘤。而病人在這種微創的處理方式下,傷害能夠盡量降低,而且術後的疼痛也會減輕。

延伸閱讀:

人腦真的還有90%的空間可以開發?別再被大腦開發的話給騙了

熬夜晚睡、作息日夜顛倒,當心「腦霧」找上你

當心持續打嗝可能是腦中風的前兆

小中風的風險並不「小」!大腦缺血過多可能導致失智症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