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心臟跳動出現雜音,是得了先天性心臟病嗎?

一位29歲的陳小姐半年前生下了一個3200公克的男寶寶,本來和全家人一起沈浸在家中出現新成員的喜悅中,沒想到照顧新生兒的小兒科醫師在出院前隨口說了一句「寶寶心跳有雜音」,讓新手媽媽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開始擔憂兒子的健康,害怕是得了先天性心臟病,結果想得太多,竟然出現了產後憂鬱症的症狀,堅持要帶寶寶再去看醫生,還做了心電圖與超音波檢查,最後確定只是功能性雜音,無需治療,才讓陳小姐鬆了口氣,也逐漸緩解了憂鬱症。

心臟雜音分成2種,只有1種需要擔心與追蹤治療

心臟雜音就是心臟在收縮與舒張時,間隔的時產生的雜音,主要分為2種,分別是生理性雜音以及病理性雜音。

功能性雜音:

有些嬰幼兒的心臟構造和血流完全正常,卻也出現心臟雜音。這些雜音通稱為功能性的、正常的、無意義的、或無害的雜音。在醫生常規的聽診檢查時,有超過30%的兒童可能會出現無害的心臟雜音。通常大部分無害的心雜音較小聲也較短、是心收縮期的雜音,在3~7歲的兒童最常被聽到,因此,有心臟雜音不見得就代表有心臟病。

值得一提的是,50~60%的新生兒在初生的前幾天都會有心臟雜音,通常是因為肺動脈的分支發育尚未完全,導致相對性的周邊肺動脈狹窄。在左胸骨上緣可聽到小聲的心縮期雜音,雜音通常可傳到腋下和背部,隨著肺動脈發育成熟,雜音就會逐漸消失。

而當嬰兒或兒童在生理狀況不穩定時,聽到功能性雜音的比率就會增加,例如因發燒所造成的高心輸出量、感染或焦慮等。無害的雜音會因發燒、興奮或運動而增強,這也就是嬰兒或孩童常常因感冒、發燒而被醫師聽到有心雜音的原因。

病理性雜音:

除了無害的功能性雜音之外,心臟跳動出現雜音有可能是心臟疾病的徵兆,這些心臟異常包括心臟腔室的隔間有破洞、瓣膜狹窄、瓣膜關閉不全有裂縫,或有其他構造上的缺損,例如發生率不低的二尖瓣膜脫垂也常是心臟出現雜音的原因。

此外,剛出生的嬰兒,特別是早產兒可能會患有一種「開放性動脈導管」(PDA)的疾病。由於動脈導管沒有關閉,會使主動脈的血向肺循環及左心分流,導致左心室負擔增加,以及肺血流增加。這種疾病也會出現心臟雜音,大多數嬰兒會在出生2天後消失,但如果心臟雜音持續存在,則要小心出現肺水腫、肺動脈高血壓、腦神經發展問題,以及腎衰竭等併發症。

然而,有些先天性心臟病也可能聽不到雜音或是雜音很不明顯,例如心房中隔缺損、肺靜脈回流異常、心內膜墊缺損、主動脈窄縮或冠狀動脈起源異常。另外,像是急性心肌炎、心肌病變等心臟病也常是沒有心臟雜音。因此,沒有雜音並不表示絕對沒有心臟病。

嬰幼兒出現心臟雜音的症狀

 有心臟雜音的嬰兒或孩童,如果確定是因疾病引發的病理性雜音,容易出現呼吸急促、胸窩凹陷、餵食較差、發育不良、還有容易嘔吐、流汗、盜汗、躁動不安等症狀,就應該由專科醫師進行更精細的診斷,研判是否需要儘速接受外科手術治療改善症狀。

對於心臟出現功能性雜音,家長切勿過度反應

 但如果僅是出現功能性心臟雜音,家長則切勿反應過度,避免因為對於心臟疾病的疑慮而對子女採取過度保護的方式,禁止他們從事有益身心的運動與戶外活動。這樣也會讓兒童處於害怕自己心臟有問題的情境,進而對自我形象產生有負面的影響,阻礙人格正常發展。

延伸閱讀:

別把這種心臟病當成「小感冒」,致死率可是超過20%

牙疼竟然是因為心臟病 原來是這麼回事

懷孕時最重要的事:「胎兒異常篩檢」怎麼做?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