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骨質疏鬆風險 打造好骨力

彭幸茹、林筠/整理報導

世界骨質疏鬆基金會(IOF)指出在50歲以上的族群裡,約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及五分之一的男性會因為骨質疏鬆導致容易骨折的情形發生。一旦骨折不只會引起嚴重的疼痛且行動受限,甚至有可能導致終生的殘疾,其中又以「髖骨骨折」最為嚴重,這類的骨折需要旁人的輔助照護,也會喪失行動上的自主權,更嚴重的是約有四分之一的機率會在一年內死亡。

根據研究表示骨質疏鬆症是屬於中老年族群該注意的疾病,但因著現在的青壯年多半是外食族,長期攝取高脂、高鹽的食物以及有繼發性骨質疏鬆症(因疾病或藥物所致),讓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年齡層有逐漸下降趨勢。故骨質疏鬆症篩檢從分析個人的風險因子開始,世界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提供一分鐘問卷,讓民眾檢測自己的生活習慣、家族史、個人疾病史與藥物史,醫師也可透過這一份問卷去分析,有無明顯之風險因子存在,若有則進入骨密度檢測。

回答下列表格問題並不代表能確診為骨質疏鬆症,只能表示個人是否為骨質疏鬆的高危險群,若以下題目您的回答「O」為多,就建議持本單至醫院找專科醫師討論並作進一步檢測骨密度。

 

骨質疏鬆的確診

目前確診骨質疏鬆症的方式,是用雙能量X光吸收儀(DXA)所檢測出的骨密度數值來判斷,台灣骨質疏鬆症學會的建議是以下這十種人應接受骨密度檢測:

(1) 65歲以上的婦女/70歲以上男性。

(2) 65歲以下具有危險因子的停經婦女。

(3) 即將停經且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婦女(體重過輕、先前曾經骨折、服用高骨折風險藥物)。

(4) 50至70歲而且有骨折高風險因子的男性。

(5) 脆弱性骨折者(指在低衝擊力下就發生骨折)。

(6) 罹患可能導致骨質流失的相關疾病(第一型糖尿病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甲狀腺亢進)。

(7) 所服用藥物和骨質流失有相關(服用類固醇)。

(8) 被認為需要用藥物治療骨質疏鬆症患者。

(9) 確診者在接受治療中,用來監測治療效果。

(10) 有骨質流失證據而可能接受治療患者。

這項檢查較屬於自主性篩檢,在無符合健保給付規範內但卻有高危險因素存在的民眾,請不要節省小錢,早點知道自己骨密度的情形來預防骨折,避免骨折後需要花費更多的費用,通常自費檢查約在六百元至兩千元不等。以下為健保給付範圍:
(1)副甲狀腺機能過高需接受治療者、腎上腺皮質醇過高者、腦下垂體機能不全影響鈣代謝者。
(2)非創傷性骨折者 。
(3)五十歲以上婦女或停經後婦女正接受骨質疏鬆症追蹤治療者。

*上述因病情需要再次檢查時,間隔要達一年以上且檢查以三次為限。

骨質疏鬆預防勝於治療

骨質疏鬆是可以預防的,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建議民眾有愛骨四招,練就一身好骨力,避免骨鬆造成的骨折情形發生。

招式1. 營養充足

保持骨骼肌肉系統的需要有鈣質、衛生素D及蛋白質等營養素,其中乳製品(鮮奶、優格、起司)是最容易獲得鈣質的來源,並需要透過適當的日曬來活化維生素D幫助鈣質吸收。

招式2. 定期負荷運動

荷重運動可以幫助增加骨質密度和強健肌肉,有助於改善身體協調及平衡,降低跌倒和骨折的風險,故建議執行健走、慢跑、爬樓梯、舞蹈、登山、舉啞鈴(約0.5~1公斤的重量)等運動。

招式3. 避免不良生活習慣

抽菸喝酒皆會影響骨密度的維持,為確保骨質健康,戒煙為最高上算,飲酒應適量,同時也要避免過度飲用咖啡及熬夜等不健康生活習慣。

招式4. 認識自己是否具有高風險因子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