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開刀嗎?」攝護腺肥大處理全攻略 從藥物到手術這樣選!

有些人為了避免手術,長期靠忍耐撐過尿不順的困擾,卻沒想到膀胱早已撐出3000cc的「尿肚」。林口長庚醫院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林國仁醫師提醒,攝護腺肥大不是只能忍,從藥物控制到新式手術都有選擇,該何時介入,有標準可參考。

從傳統電刀到雷射,手術方式不斷進化

林國仁形容早期電刀「像刨保麗龍,會出很多血」,視線模糊還可能盲刮。雷射手術近年成為主流,熱傷害僅有1mm,出血量減少十倍,病人術後疼痛感也明顯下降。「病人不再喊肛門燙痛,就是雷射的優點。」林國仁補充,這類手術在手術視野與恢復效果上皆優於傳統方式。

安全考量為先 高齡者可選新式手術

水刀、蒸氣消融等新技術針對80cc以下的肥大患者特別合適,尤其是高齡者、麻醉風險高或不願進行侵入性治療者。「這些手術雖效果略遜於雷射,但更安全、復原快,是兼顧生活品質與手術風險的選項。」

拖延恐造成「尿肚」與腎損傷

林國仁分享,「有病人來門診肚子鼓得像啤酒肚,一查竟然是膀胱積了3000cc的尿。」正常膀胱容量約為300cc,等於腫脹了10倍。長期撐尿會使膀胱失去彈性,甚至導致腎臟積水。「如果壓力回傳腎臟,會造成腎功能破壞,這時候就不是吃藥能解決的了。」

五種症狀出現即應手術

  1. 自發性出血
  2. 膀胱內有結石
  3. 殘尿超過100cc
  4. 雙側腎水腫
  5. 腎功能下降

林國仁提醒,這些狀況就不能再觀察,一定要手術或放尿管。

攝護腺肥大會遺傳!保養觀念從30歲開始

「30歲以後,男性肌肉量開始減少,骨盆底肌群也會變弱。」林國仁指出,凱格爾運動能加強括約肌與膀胱控制力,對延緩攝護腺肥大引起的不適有幫助。「不是只有女生才做,男生也很需要,等漏尿才練就太晚了。」他建議平時可嘗試收肛、抬腳等方式,每日練習提升肌力。

遺傳不能改變 保養與飲食可介入

若家族中有攝護腺肥大病史,更應提早保養。林醫師說:「我們無法改變基因,但可以改善膀胱功能。」建議40歲起定期抽血檢查PSA與做腹部或經直腸超音波。飲食方面避免辛辣重鹹與刺激性食物,保持適度飲水與良好排尿習慣,是維持攝護腺與膀胱健康的根本方法。

諮詢專家:林口長庚醫院一般泌尿及腎臟移植科主任林國仁醫師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夜尿、站很久尿不完? 小心「男性第2顆心臟」出問題!
微創水刀解決攝護腺肥大危機,專家強調早期治療防止病變影響生活
「精準影像融合切片術」助 79 歲翁早期發現攝護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