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失調要看神經科,還是精神科?

「自律神經失調」這個名稱,似乎可以解釋很多找不到病因的疾病,甚至也變成了一種疾病的名稱,但其實自律神經失調是表示自律神經的傳導出現問題,讓神經無法再順利控制身體的各種功能,所以要做的,是修復神經的傳導功能,而不是找到。

自律神經失調是什麼概念?

自律神經失調在實證醫學上,還沒有成為一種疾病的名稱,但這種狀況的確是存在的。自律神經分為交感神經跟副交感神經,負責身體各種功能的運作,比如心跳、呼吸、腸胃蠕動、流汗等我們無法用自由意志控制的行動。

可以把交感神經想成「油門」,副交感神經想成「剎車」,所以像是心跳,是交感神經在感覺到壓力大的時候,命令加速、讓血液傳遞快速來應付緊急情況,危機解除則由副交感神經來恢復心跳。但如果兩條神經因為傳導出了問題,導致無法正常運作,就會出現各種不同的症狀,可以說全身的毛病都可能跟它們有關係。

自律神經「受損」跟「失調」不同

不過自律神經也可能因為某些疾病受損,像是大腦腫瘤或是其他疾病,導致壓迫自律神經、或是傳導物質分泌不足,脊髓的疾病、腦神經或是週邊神經的疾病,因為也都是神經系統的一環,所以可能導致自律神經的受損。

這類的受損可能會是中風、末梢神經病變、帕金森氏症,也可能有典型或是非典型的症狀出現,出現心律不整、嚴重的姿勢性低血壓、狂冒汗或是完全不流汗等,也可能看過很多科都找不出原因;但這類患者去到神經科就診,就可以發現神經的確有實質受損的問題,所以可以透過治療這些疾病,試圖修復受損的神經。

但自律神經的「失調」,會連神經的檢查都正常,但檢測自律神經的時候,會看出來是交感神經還是副交感神經、甚至兩者兼有的失調;通常這種患者,是因為生活的壓力太大,導致內分泌與大腦的神經傳導出了問題,比如憂鬱症可能會影響副交感神經,而副交感神經的失調也可能反過來導致憂鬱症,但源頭都是壓力引起的。

所以自律神經失調的治療,應該要去看精神科,可以用血清素,並配合運動、或是以微量電流刺激自律神經來調整。不過電流只能針對小部分的大腦活化,而運動可以活化整顆大腦,是很好調整自律神經的方式,所以除了配合醫師的治療之外,一定要配合自己的作息調整、運動,並解決壓力的源頭,才能真正治療自己。

延伸閱讀

常出現疲勞、失眠、焦慮?改變呼吸讓自律神經不失控

按摩6穴道,調理自律神經不失調

身體不適查不出原因?自律神經失調會有這些症狀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