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走=沒肌少症?蹲下站不起來就是警訊!

你以為能走就代表肌肉沒問題嗎?賦優適能運動工作室營運長也是運動傷害防護師的宋國峰提醒,肌少症是無聲殺手,「很多人能行動,但其實肌力已不足以支撐生活的需要。」他分享多年訓練經驗,包括一位87歲長輩從脊椎側彎到重拾肌力的真實案例,也強調運動與營養雙管齊下的重要性。

宋國峰指出,他早在15年前就接觸肌少症這個詞,當時多發生在臥床長輩身上。但這幾年隨著醫療標準下放,有越來越多「看起來健康的人」被診斷出肌少症。他們可能生活功能還在,但已經明顯無力,例如「蹲下站不起來」,這就是警訊。

肌少症訓練怎麼開始?先徒手、一關節、慢慢來

宋國峰分享,年長者訓練一定要從「安全」開始,「我們會讓他坐著,做單關節動作,比如坐著推舉,避免多關節同時動作,這樣比較安全。」他指出,初期以徒手、輕重量、彈力帶為主,觀察反應、建立身體信心。

87歲真實案例:脊椎側彎也能訓練

宋國峰說一位87歲長輩脊椎嚴重側彎,剛開始接觸時,讓他是慢慢加強身體的肌肉。先從固定的身體姿勢擺位,做一些簡易的徒手動作訓練。首先先動起來,有消耗,再讓身體打開熱量缺口,促進長輩食慾,補充營養熱量。

開始熟悉動作後,就會增加強度,比較偏肌耐力的訓練,像是用壺鈴、道具、彈力帶等等,負重增加一到兩公斤,並增加次數,也會觀察過程中他的狀態和感覺,是否需要調整。

因為這位長輩脊椎側彎,顧及安全性,所以不會讓他做太多關節上大幅度的動作,像是不會讓他蹲,而是讓他坐著往上舉或拉,只讓他活動一個部位的關節。

適應之後再漸進到兩個、三個關節的動作,等他身體質量提升之後,才會再增加重量,配合一樣的動作,觀察他的反應。

宋國峰強調,重點不是一開始就進步多少,而是讓長輩「有動起來」。這樣訓練才不會有壓力,反而容易持續。

心理障礙比身體更難跨越?教練這樣引導

很多長輩自己會說:「太重了啦、不適合我啦。」宋國峰說這是常見心魔,因此教練會用輕鬆的語氣鼓勵,「像我就會說,阿姨你可以啦,我幫你看著,我們來試試看。」適當引導、循序漸進,就能突破心理防線。

肌少症關鍵是早期發現、從安全動作開始,並搭配足夠營養補充。長輩適合吃高蛋白粉嗎?宋國峰表示每個人的需求不太一樣,建議諮詢營養師和醫師,主要保持營養均衡,也不要一味消耗勤練,練再多可能都是一個負擔跟壓力。只要開始動、開始練不要有負擔,七八成的問題都會改善。高齡者就能找回生活的力量與自信。

文 / 楊依嘉、圖 / 巫俊郡

延伸閱讀:
銀髮族膝蓋痛 別再彎腰撿東西了! 專家教你避開傷膝地雷
從年輕型到高齡者失智,37萬患者卻不到1%有合適照護空間 我們準備好了?
月經異常、提早停經?等發現卵巢早衰太晚了!保養從30歲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