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病是造成細菌性心膜炎的兇手之一

60歲的王先生,因潔牙習慣不佳,所以罹患了嚴重的牙周病,最近他發現有一顆蛀牙已經爛了一半,不得不去牙醫診所拔牙,沒想到拔牙後,莫名出現了感冒症狀,後來的病情發展越來越嚴重,居然引起了細菌性心膜炎,兇手就是牙周病細菌隨血液流動進入心臟。

細菌性心膜炎是什麼?

細菌性心內膜炎是細菌隨血流進入心臟後,會感染心臟瓣膜或心臟內膜表層,並引起這些部位發炎或聚集生長成更大的菌塊,衍生為贅物,贅物代謝產生的毒素可能會腐蝕心臟的瓣膜,造成心臟穿孔,並擴散到整個心臟和血管壁上,嚴重時可能會導致心臟衰竭。此外,贅物可能會脫落至血液中,並隨血液流經肺、腦、腎和皮膚發生栓塞問題。

而細菌性心膜炎的症狀為發燒超過38.4°C(100°F)、出汗或畏寒,特別是夜間盜汗、傷口周圍發紅或發燙且有滲出液體或傷口長時間無法癒合;身體不特定部位的疼痛、壓痛、發紅或腫脹;吞咽時感到疼痛;流鼻涕、鼻塞、頭痛或沿上顴骨壓痛;口腔或舌頭出現白色斑塊。此外,有些患者也會出現噁心,嘔吐或腹瀉及持續咳嗽持續兩天以上的症狀。

牙周病是造成細菌性心膜炎的兇手之一

由於侵犯心臟的細菌主要存在於口腔、腸道或泌尿道,最常從牙科、胃腸或泌尿道的診療時罹患此病。陽明大學牙醫系教授林元敏表示,牙周病的菌斑,容易因為拔牙的時候,透過血液循環進入心膜導致心膜炎,因此,口腔清潔和治療牙周病非常重要。

特別是心臟有問題,例如心臟’瓣膜有受損的人或是曾經進行過心臟瓣膜置換術的患者以及自體免疫力差和老年人,這些好發心膜炎的人們在進行拔牙前,需要跟醫師充分溝通,讓醫師在拔牙或執行其他牙科診療程序前,先給予抗生素治療,減少細菌進入血流,預防細菌性心膜炎發生。

延伸閱讀

「盜汗」是心膜炎前兆! 中醫觀點:心臟缺血

輕忽牙周病 七旬老翁腦膿瘍險癱瘓

文/圖 黃聖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