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末醫學故事》從喝血到換血 想抗老的人都做過這些瘋狂事

長生不老一直是古今中外無數人追求的夢想,中國古代的《博物誌》就有記載一種「龍伯國人,長三十丈,生萬八千歲而死」。西方也流傳著一個關於青春之泉的傳說,吸引無數探險家想要尋得此泉獲得永生。

16世紀初,歐洲海外探險的風氣正盛,西班牙探險家胡安·龐塞·德萊昂(Juan Ponce de Leon)遠渡大西洋只為尋找青春之泉。結果直到德萊昂死之前,他也沒有找這座泉水。

16世紀中期,匈牙利貴族巴托里·伊莉莎白(Erzsébet Báthory)伯爵夫人,也是一名追求青春永駐的狂熱者,她曾經是匈牙利第一美女,然而生下8個孩子後,她的皮膚出現了斑點和皺紋,她為此煩惱不已,一直苦於找不到改善的方法。

之後她讓人給少女放血,然後用這些鮮血沐浴,或甚至喝掉鮮血,希望以此保持青春。這樣的連環殺人案讓她成了惡名昭彰的「血腥伯爵夫人」,她的形象後來也多次出現在恐怖小說或好萊塢電影中。

「荷爾蒙」的發現帶動第一波醫學抗老熱潮

無論是尋找青春之泉也好,還是用人血沐浴也好,這些追求永生和年輕的方法並沒有什麼科學依據,直到20世紀初,隨著人類對身體的探索和醫學體系的漸漸成熟,抗衰老才開始慢慢與生物醫學接軌。

1905年,英國倫敦大學的生理學教授恩斯特·亨利·斯塔林(Ernest Starling)首次提出了「荷爾蒙」一詞,他解釋其為「一種沿著血液從一個細胞到另一個細胞的化學信使,可以調節身體不同部位的活動和生長」。

自從斯塔林創造了「荷爾蒙」這個詞以後,很多研究人員都開始對這個概念感興趣。其中與衰老最相關的研究,便是生長激素。但是在那時還沒有人工合成的生長激素,必須從屍體中下手,但是從屍體中提取出的生長激素卻引發了一種導致精神異常的致命疾病—庫賈氏病。

這些事情的出現,推動了科研人員對生長激素的研究,1990年,《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上發表了一篇論文,儘管作者沒有明確提出生長激素的抗衰老作用,但是實驗結果誤導了很多人,讓大家覺得生長激素確實可以抗衰老,市面上也出現了很多打著抗衰老名義的生長激素製品。實際上,2007年一篇臨床醫學文獻指出,健康的老年人使用生長激素,確實可以增加肌肉減少脂肪,但是僅此而而已,對於骨密度、血脂都沒有明顯的改善效果。

「換血」成為抗老新招

在人口老齡化日益嚴峻的時代,人們對長壽的追求可以說是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研究人員不僅要研究維持體內平衡失敗的複雜生理學原因,還要研究減緩生物體內退化過程的方法和手段。幾年前,史丹佛大學的團隊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了血液可以使動物年輕的現象,讓血液預防衰老的話題重新出現在大眾面前。

2014年,《自然醫學》上一項研究成果指出,將年輕小鼠的血漿注射到年老小鼠的血管中,年老小鼠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得到了改善。這項成果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團隊甚至為此成立了一家分離純化血漿的公司Alkahest,目的是想生產一種可以恢復活力的血液產品。但是同年的人體實驗中,並沒有得到預期效果,換血的受試者只是在生活技能上有了輕微改善。

2016年《自然通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靠年輕血液抗衰老不太實際。研究團隊指出年老小鼠的血液中含有一些抑制因子,當有年輕小鼠的血液輸入時,只不過起到稀釋作用,削弱了抑制因子的作用罷了。

不過,幾個月後情勢又反轉了過來,一項登上《自然》期刊的研究收集了一些新生兒臍帶血,將這些臍帶血輸入到年老小鼠身上,發現這些小鼠的大腦功能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這一結果證明了年輕血液中確實存在有利因子。

不知道未來是否還會有反轉劇情,或是其他新的抗衰老方式,但從追求神話世界中的青春之泉,到醫學層面上的血液置換,尋求健康長壽,可以說是一個不會退流行的議題。

延伸閱讀:

週末醫學故事:沒有驗孕棒之前 古人驗孕得「聞尿」!

有效減緩衰老 基因編輯CRISPR魔剪將小鼠壽命延長了25%

老人想請「看不到的朋友」吃飯!長輩有「視幻覺」怎麼辦?

週末醫學故事:爭取死的權力 安樂死是否合法已經吵了3個世紀

週末醫學故事:古埃及人被割下的鼻子 成就了今天的整容行業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