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月子一定要吃補?被擠壓的腸胃補下去反而很上火!

過去都認為生完小孩,媽媽的消耗很大,所以「坐月子」的時候一定要吃補,於是麻油雞等料理就成了月子餐的常客。事實上,媽媽的消耗的確很大,所以更需要給一段時間來讓身體恢復,貿然進補只會讓傷口發炎,恢復期拉長而已。

坐月子的意義

在懷孕及生產過程中,隨著胎兒慢慢長大,會擠壓到腹腔的器官,首當其衝的就是膀胱、腸道、胃部,另外肺部、心臟等器官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壓迫。所以媽媽在懷孕的時候,會有頻尿、腸胃不舒服,甚至胃食道逆流的狀況,懷孕後也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

但過去會有「進補」的概念,是因為生活型態比較偏勞力型,而且高價格的蛋白質攝取量少,體質上較易形成脾胃虛弱,身體營養不夠、氣血不足的體質,高醫附醫醫院中醫婦兒科主治醫師邢郁欣說,在這樣的情況下,傳統的月子處方中以大補氣血為主,用高營養價值的食物,幫助快速恢復。

但現在平均比較晚生,而且多半是腦力活動的生活型態,缺乏運動、工作壓力大,比起「不足」,反而是氣鬱、陰血虧虛、易生虛火的特色,營養夠、但身體維持正常運作的機能塞住;所以要補充的不只是營養,還要疏肝理氣、養陰清熱也占有重要角色,避免出現坐月子導致上火、發炎的情況。

產後的調理順序

主要要看產後的傷口,避免讓傷口發炎,所以自然產後1週,剖腹產後2週,都要吃「清淡」,像是雞湯、魚湯、排骨湯等清燉、但又有蛋白質的湯水,讓腸胃的功能慢慢恢復,子宮、會陰部跟肚皮的傷口可以癒合,同時要避免麻油、 酒、人參等大補的食物。

自然產後第2週,剖腹產後第3週,可以開始吃一些疏肝理氣、或是通乳的食物,幫助乳腺通暢、殘餘的惡露排出;但要避免所有冰涼的食物如白蘿蔔、大白菜、冬瓜、西瓜、梨子、橘子、葡萄柚等,還有韭菜、炒麥芽、人參、山楂等退乳食物。

有些人會自行服用生化湯,讓惡露可以排出、避免堆積在體內,但生化湯的比例每家中藥行不同,而且如果不是在產後前2週喝,或是喝太久,會讓血一直沒辦法停下來,反而對身體有傷害;所以建議如果要服用藥材、藥湯,還是要先諮詢過中醫師比較好。

自然產後第3週,剖腹產後第4週開始,如果傷口癒合順利,可以吃一些含有酒精、麻油的食物,幫助血液循環;同時要記得補充足夠的水分,口渴就可以喝水,把流失的血補回來,並開始做一些運動,協助體質的調整。

參考資料

高醫醫訊:中醫產後調理新觀念

延伸閱讀

產婦骨盆鬆弛還漏尿 產後2週這樣運動 讓媽媽快快復原
孩子生完瘦不回來?53%孕婦都有「腹直肌分離」問題!

文/盧映慈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