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不一定要「加油」 心理師教你如何面對罹癌精神衝擊

iStock-908034252

罹患癌症面臨到生命威脅,對身體與心理都是一個極大的衝擊,尤其在罹患癌症的初期,對於疾病的不熟悉、恐慌害怕,以及在診斷和治療過程中的各項侵入性療程,令人更感到焦慮和痛苦。據統計,約10-45%婦女在得知乳癌診斷後6個月,會出現憂鬱症狀。

乳癌防治基金會心理師吳曉萍表示,病友們的心理狀態,可以分成剛確診時、治療中以及痊癒後3個階段。

剛確診時的「悲傷5階段」

剛得知罹患癌症時,病人面臨了巨大的精神衝擊,吳曉萍指出,這些精神衝擊可以「悲傷5階段」來理解,包括了否定、憤怒、討價還價、沮喪,到慢慢地能夠接受事實。

「得知罹癌的第一時間是很難立刻接受消息的,甚至可能對這個壞消息存在質疑,在這個階段裡,病友可以透過看其他醫生尋求第二意見,讓自己的心逐漸隨著確診安定下來,」吳曉萍建議。病友也可以積極參加病友會、基金會,從群體中找到支持,明白並不是只有「我」在面對癌症。「而且,適時與其他病友進行交流,可以快速獲得許多資訊與經驗,掌握抗癌的新動態,」吳曉萍表示。

癌症治療時的焦慮不安

病友接受了罹癌的事實後,下一個要面對的問題,就是海量的癌症治療相關訊息。這時候,病友很容易產生焦慮:「究竟哪種治療方式適合我?」

吳曉萍建議,病友不要進行過多的網路資料搜集,因為網上大量的資訊常常會讓病友無所適從,反而增加了無謂的緊張。「建議可以透過聽醫師演講來提升癌症相關知識,」多跟醫生討論病情,可以藉此獲得「疾病控制感」。

另外,吳曉萍也提醒,在確認病情、開始治療後,病友要避免“doctor shopping”(不斷換醫生)的行為,「因為不同的醫生也會有不同的治療觀點,同時看多位醫生,如果醫生們有不同的意見,會徒增病友的煩惱,」因此,治療開始前慎選醫生,之後建立互信的醫病關係,也是很重要的。

另外,若癌友長期感覺心理狀態很難調適,情緒常常陷入憂傷,對生活事事提不起勁,想法充滿負面思考,甚至有輕生念頭時,可以詢問衛生所的定點諮商服務,或各縣市也都有社區心理衛生中心,使用政府提供的心理諮商途徑。

患得患失的康復後心理

抗癌成功後,有些病友的心還是會持續困於焦慮狀態。因為癌症是可能復發的疾病,對疾病歷程的擔心常常不因治療完成而結束,病友時常還是伴隨著不確定感,擔憂復發的可能性與未來的健康。吳曉萍表示,許多康復的病友最常擔心的問題便是「我會不會哪一天又復發?之前的努力全部前功盡棄?」

「這個時候,病友們可以回想過去的生活習慣,想想怎樣調整生活型態可以讓自己過得更健康。將生活的焦點建立在當下的調整,取替活在過去與憂慮未來的心理狀態裡,」吳曉萍建議。

陪伴不是約束 支持家人抗癌不一定要「加油」

其實,當家裡有一個人罹癌時,不只是病友本人,整個家庭都一起進入了「備戰模式」。不過吳曉萍提醒,許多病友並不願意讓家人一同擔心受怕,一部分是不捨得家人一起憂心,另一部分是家人可能以管束生活的方式呈現憂心,反而造成更多關係衝突。

「家人的支持其實是很重要的,但身為陪伴者要提醒自己,『陪伴』不是約束,需要好好了解疾病才能給出一個有品質的陪伴,除此,也可以多陪著病友出門走走、接觸朋友,」吳曉萍表示,這些實際行動,比言語上的「加油」來得有用。

另外,癌友的生活作息規律有助於身體的復原,家人可以跟癌友一起加入病友團體,共同抗癌,培養生活的「規律感」,當一名最佳助攻隊友。

本文為與乳癌防治基金會合作之文章

延伸閱讀:

「癌症病人這樣吃」萬芳醫院營養室主任傳授健康抗癌飲食法

親愛的醫師 請不要對我隱瞞診斷結果…

胃癌第四期滿腹癌細胞 她靠免疫療法1個月逆轉病情

碳酸飲料的甜蜜殺機 不增胖大腸腫瘤仍變大!

文/林以璿 圖/許嘉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