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產後自然產最怕子宮破裂 醫生建議先考慮這些因素

大部分媽媽如果沒有特殊原因,大多會選擇自然產,但是如果胎位不正或是其他因素選擇了剖腹產,之後再生產時,為了避免子宮破裂,大多就只能繼續沿用剖腹產的方式了。

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出生通報統計,台灣剖腹產率一直以來高於30%,近年更高達35%。胎位不正、胎兒窘迫(胎兒宮內缺氧)、產程遲滯、前置胎盤、催生失敗、胎兒體重過重、曾接受子宮手術等等諸多因素,皆是常見選擇剖腹產的原因。

近年來產婦想要剖腹產後自然產的意願提高

然而對許多懷抱自然產希望,卻必須接受剖腹產的媽媽而言,多少帶有遺憾。因此,近年來「剖腹產後自然產」議題的討論度日益攀升,台北慈濟醫院婦產科醫師陳怡伶表示,經常有媽媽前來門診諮詢,她們認為惟有經歷陣痛產程,才真正成為人母,「但只要過去曾有剖腹經驗或曾接受子宮肌瘤手術者,選擇自然產皆具相當危險性。」

陳怡伶解釋,現今剖腹方式,醫師會採肚皮下方橫向切開為主,相較過去的縱向切開,雖已些許降低下一胎懷孕子宮收縮時子宮破裂的危險,但子宮破裂一旦發生,卻可能造成胎兒缺氧、胎死腹中、母體大出血休克等極端危險狀況。

子宮破裂甚至會一屍兩命

陳怡伶表示,剖腹產後自然產最怕的就是子宮破裂,「無論剖腹產或子宮手術,都需要至少半年的恢復期,由於每個人子宮肌肉層、子宮壁的癒合速度不一,就算傷口完全癒合,子宮肌肉承受收縮的強度也不像未開刀前強韌,因此當次胎自然產進入產程,子宮強力收縮,產生強大壓力時,可能會因無法承受壓力導致子宮破裂、母體出血休克、胎兒缺氧甚至一屍兩命。」

雖然子宮破裂的發生率不到1%,但造成的腹痛與宮縮疼痛、一般腸胃痛難以區別,有時甚至到發現胎兒心跳異常、緊急剖腹產時,才發現是子宮破裂,因此婦產科醫師原則上建議剖腹產婦,至少要相隔一年再懷孕。

想要剖腹產後自然產 先考慮有沒有這些問題

陳怡伶指出,如果還是想要剖腹產後自然產,建議先依據前一胎剖腹產的原因,如:是否因為骨盆大小形狀不適宜自然產、產程遲滯、胎兒是否過大、其他剖腹產的醫療適應症及是否有過自然產等條件,來判斷孕婦是否適合「剖腹產後自然產」;如果確定執行,待產地點必須要有足夠的設備及人力以應付待產中可能臨時發生的緊急剖腹產、可應付大量輸血需求的血庫,以及能做新生兒急救的兒科人力,並嚴密監測母體與胎兒的生理情況。

在美國,剖腹產後自然產的實際執行率將近30%,台灣則約4%,陳怡伶呼籲,沒有一種生產方式不具危險,但最重要的是母子均安,儘管子宮破裂的發生率不高,但一旦發生即有回天乏術之慮,因此應以生產安全性為最大考量,產婦應與醫師詳加討論,決定生產方式。

延伸閱讀:

自然產還是剖腹產?準媽媽應該要怎麼做選擇呢?

能自然產就別剖腹!最新研究指出 自然產的孩子大腦發育較好

產婦骨盆鬆弛還漏尿 產後2週這樣運動 讓媽媽快快復原

文/林以璿 圖/林以璿